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小题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 |
答案
小题1:(1)全,都(2)遇到,碰上 小题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防碍。 小题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钉。节俭,勤勉。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咸”“值”的用法都是固定的,分别译为“都”“遇到”。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悉”, “悉”是文言文中用法固定的词,应译为“全,都”。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大意,把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模式即陶公做了什么事。文中的“陶公性检厉,勤于事”即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介绍,通过两件事更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可概括为“节俭,勤勉”。 点评:审题后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对于人物形象,一要看有没有直接介绍的语句,更要看人物的言行,还要看文中有没有侧面描写。题干中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必须用原文语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
举一反三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小题1: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报浑沌之德德:恩,恩情。 | B.异鸡无敢应者应:作出反应。 | C.鸡已乎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 D.方虚骄而恃气恃:凭着,依靠。 | 小题2:对下面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德全矣其:指代训练的斗鸡。 | B.以视、听、食、息以:用来。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因此。 | D.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之:它的。 | 小题3: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独无有译文:唯独浑沌没有七窍。 | B.尝试凿之译文:(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 C.犹疾视而盛气译文: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 D.反走矣译文:转身走掉了。 | 小题4: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浑沌之死》寓意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也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 | B.《庄子》想象大胆,堪称瑰玮奇诡,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在《浑沌之死》中得到明显体现。 | C.我们可以从《呆若木鸡》中领悟出人生的大道理:认为人的处世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 D.“呆若木鸡”成为了成语,衍生出新的含义: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
|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2分)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②执而鞭之(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人 云 行 道 所 见 聊 取 之 耳。 小题3: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答: 小题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答: |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①孤竹② 管仲、隰(xí)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⑥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伐:讨伐②孤竹:国名③阳:山的南面为阳④阴:山的北面为阴⑤仞:挖一仞深⑥师:向……学习 小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今 人 不 知 以 其 愚 心 师 圣 人 之 智A.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 B.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 C.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 D.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 小题2: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从( ) 过( ) 小题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小题4:管仲和隰朋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5:读完这段文字,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指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有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战斗。④洫:田间的水道。⑤甫:刚。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⑴余幼时即嗜学( ) ⑵几为所擒( ) ⑶ 自谓可将兵十万( ) ⑷会有土寇( )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由是抑郁不自得 | C.言和而色夷足肤皲裂而不知 | D.非天质之卑弗之怠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指笔录,计日以还。 ⑵有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⑶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小题4:内容理解(4分) ①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 ②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宋濂和刘羽冲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
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上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 。(1分) 透过作者对书名的进一步阐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个见解: (1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