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1:解释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1:解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2分)
①见人一把未熟稻(             )   ②执而之(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人 云 行 道 所 见 聊 取 之 耳。
小题3: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答:                                                             
小题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答:                                                             
                                                                
答案

小题1:(2分)(1)拿 (2)用鞭子打       
小题2:(2分)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小题3:(3分)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4:(3分)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粮食、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持”为动词,可用意思相近的动词代替。“鞭”是活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小题2:先整体感知语句,了解语句大意及各句子有关系。理解可知,句中的“云”是说的意思,表明,后面的语句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因此,后面应用冒号、引号。话语里面的“行道所见”“聊取之耳”是顺承也暗含因果关系,因此中间应停顿,即加上逗号。句末应是句号、引号。
小题3: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的语句,在其附近寻找答案,此题应在“是以”这个标志词的后面提取答案。即“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4:从陶侃的行为上看,他对不爱惜粮食的行为非常痛恨,可知,这是一个爱惜粮食的人。从他的语言上可见,他是一个重视农业生产的人。从“尝出游”可看出他对百姓的感情较深,是一个体察百姓疾苦的好官。他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点评:要运用所学文言文常识知识,疏通文意,大致理解文章内容,题目涉及到的部分再精读。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一定要注意根据人物的言行等为依据加以概括。
举一反三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
管仲、隰(xí)朋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不亦乎!
【注释】①伐:讨伐②孤竹:国名③阳:山的南面为阳④阴:山的北面为阴⑤仞:挖一仞深⑥师:向……学习
小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今 人 不 知 以 其 愚 心 师 圣 人 之 智
A.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B.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C.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D.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小题2: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从(    )   过(    )
小题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小题4:管仲和隰朋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5:读完这段文字,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指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有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战斗。④洫:田间的水道。⑤甫:刚。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⑴余幼时即学(   )  ⑵为所擒(   )
⑶ 自谓可兵十万(   ) ⑷有土寇(   )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是人多以书假余
B.以人多以书假余由抑郁不自得
C.言和色夷足肤皲裂不知
D.非天质卑弗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指笔录,计日以还。
                                                                     
⑵有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⑶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小题4:内容理解(4分)
①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 
②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宋濂和刘羽冲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上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   。(1分)
透过作者对书名的进一步阐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个见解:    (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清慎,既就外傅,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B.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C.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D.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B.因请寓宿,手抄归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嗜读书,束于贫货恶其弃于地也
D.仕不足以匡君福民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小题3: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小题4: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
小题2: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