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列的文言文断句。(限划12处)(4分)子 夏 问 曰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素 以 为 绚 兮 何 谓 也 子 曰 绘 事 后 素 曰

用斜线(/)给下列的文言文断句。(限划12处)(4分)子 夏 问 曰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素 以 为 绚 兮 何 谓 也 子 曰 绘 事 后 素 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用斜线(/)给下列的文言文断句。(限划12处)(4分)
子 夏 问 曰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素 以 为 绚 兮 何 谓 也 子 曰 绘 事 后 素 曰 礼 后 乎 子 曰 起 予 者 商 也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答案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断句能力。断句应该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本题提示语“曰”和句末词语“兮”“乎”“也”“矣”比较多,所以断句相对容易。
参考翻译: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随
B.至鸿门,曰谢:道歉
C.范增数项王目:使眼色
D.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如:往、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与将军戮力攻秦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B.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人之力而弊之,不仁
C.樊哙侧盾以撞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未发,太子迟之
(二)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饟。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间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项羽曰数:数落
B.项羽***卿子冠军而自尊矫:假传
C.建成侯彭越会而击楚军期:约定
D.淮阴侯复之乘:趁着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当还报,擅劫诸侯兵入关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政不平,主约不信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起行劳军,安士卒若舍郑为东道主
D.进兵追项羽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鸿门宴》)                                                                               
(2)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5分)(《高祖本纪》)                                                                                      
(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5分)(《高祖本纪》)
小题6:刘邦能成功击败项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之乐:以……为乐B.其图记按:查核
C.遂书以其亭焉名:出名D.因为其山川本:根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夏始饮滁水甘②顺风
B.①用武之地②其闻道固先乎吾
C.①四方宾客所不至②五亩之宅,树以桑
D.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不至②杳不知其之也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的平易、亮丽轻柔的散文风格。
小题4:古文翻译。(10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1: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曲肱而枕之D.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过
C.人不堪其忧堪:可以,能够D.不舍昼夜舍:舍弃
小题3: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③为汝***彘④。”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⑦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 释:① 曾子: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你。③反:通“返”,返回。④彘(zhì):古代意为“猪”。⑤特:只不过,只是。⑥烹(pēng):煮。 ⑦ 子:你。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列句子。(4分)
①女还,顾反为汝***彘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小题2:根据本文相关内容,试概括寓言的寓意并简要说说它的给予你的启示?(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