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随
B.至鸿门,曰谢:道歉
C.范增数项王目:使眼色
D.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如:往、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与将军戮力攻秦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B.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人之力而弊之,不仁
C.樊哙侧盾以撞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未发,太子迟之
(二)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饟。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间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项羽曰数:数落
B.项羽***卿子冠军而自尊矫:假传
C.建成侯彭越会而击楚军期:约定
D.淮阴侯复之乘:趁着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当还报,擅劫诸侯兵入关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政不平,主约不信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起行劳军,安士卒若舍郑为东道主
D.进兵追项羽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鸿门宴》)                                                                               
(2)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5分)(《高祖本纪》)                                                                                      
(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5分)(《高祖本纪》)
小题6:刘邦能成功击败项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⑴我死尚且都不躲避,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呢?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人惟恐不能***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且”“安”“辞”“举、胜”“刑”各1分)
⑵我率领仁义之兵跟着诸侯们一道来讨伐你这个残暴的罪人,(只)让那些受过刑的罪犯就可以***掉你项羽,又何必劳累你来跟你老子(刘邦)挑战呢?(“以”“诛”“刑余”“乃公”各1分,句意1分。)
⑶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卒”“以为”“走”“是以”各1分,句意1分。)
小题6:⑴善安军心。(“虏中吾指!”“起行劳军”)⑵善纳意见。(“用留侯、陈平计”“用张良计”)⑶善于用兵(“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⑷项羽不义 (每点2分,共4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如文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可见“从”是使……跟随,率领的意思,应为沛公率领百余骑,而不是沛公跟随百余骑。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两个“而”字都为连词,表修饰;B项“因”副词,趁机;“因”介词,凭借、依靠;C项“其”代词,他的;“其”代词,那;D项“之”代词,他;“之”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本题是对高中文言虚词的考查,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根据2007年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本题的解答策略一般有以下几个:一、词性界定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二、数学代入法,即把题中的某一个字的释义代入到另一句中去验证,看是否能表达清楚,符合文意。三、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四、语境推断法,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五、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小题3:
试题分析:D项“乘”在此应该解释为“追逐”。
小题4:
试题分析:D项都为副词,于是;A项前一个“而”做连词,却;后一个“而”连词,并且;B项前一个“为”动词,主持;后一个“为”介词,替;C项前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后一个“以”介词,把。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小题6: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只能从原文中去分析寻找答案,应特别留意文中的一些能说明原因的语句。如文中“虏中吾指!”“起行劳军”说明其善安军心;“用留侯、陈平计”“用张良计”就说明其善纳意见;“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则说明其善于用兵;刘邦历数项羽十罪则说明项羽无义。在解答本题时除了应概括出要点外,还应引用文中原句加以证明。
【参考译文】
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行军作战,老弱者由于运送粮饷疲备不堪。汉王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跟汉王单独决一雌雄,汉王则一项一项地列举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接受怀王之命令,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作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作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项羽假托怀王之命,***了卿子冠军宋义,而自任上将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项羽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当回师报告怀王,而你项羽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掳掠,你却焚毁秦朝宫室,挖了始皇帝坟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你强行***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你采用欺诈手段在新安活埋了二十万秦兵,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你项羽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迁移赶走原来的诸侯王(田市、赵歇、韩广等),使得他们的臣下为争王位而反叛,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你项羽把义帝赶出彭成,自己却在那里建都,又侵夺韩王的地盘,把梁、楚之地并在一起据为己有,这是你的第八条罪状;你项羽派人在江南秘密地***了义帝,这是你的第九条罪状;你为人臣子却谋***君主,***害已经投降之人,你主持政事不公正,你主盟约不守信用,不被天下人容许,大逆不道,这是你的第十条罪状。(如今)我率领仁义之兵跟着诸侯们一道来讨伐你这个残暴的罪人,(只)让那些受过刑的罪犯就可以***掉你项羽,又何必劳累你来跟你老子(刘邦)挑战呢?”项羽十分恼怒,让预先埋伏好的弓弩手射中了汉王。汉王伤的是胸部,却按着脚说:“这个奴才射中了我的脚趾!”汉王因受箭重伤卧倒,张良坚决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便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汉王出去巡视军营,病情加重,便赶回了成皋。
项羽罢兵回东方了,汉王也想率军回西方。但汉王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乘楚军兵疲粮尽,索性就消灭它),于是进兵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面让部队驻扎下来,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又采用张良的计策(派使者封给韩信、彭越土地,使他们为自己而战),于是韩信、彭越都来会合了。此前刘贾已率军进入楚地,围攻寿春,汉王却在固陵打了败仗,于是派人去召大司马周殷,让他出动九江军队迎接武王黥布,行军途中屠灭了城父(fǔ,甫)县, 然后随刘贾、齐、梁诸侯的军队在垓下大会师。
五年(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 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对阵,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做出不敌的样子,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形势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次追逐项羽,大败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汉王派骑将灌婴追***项羽到东城,***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因为怀王当初封项羽为鲁公)。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汉王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穀城。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之乐:以……为乐B.其图记按:查核
C.遂书以其亭焉名:出名D.因为其山川本:根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夏始饮滁水甘②顺风
B.①用武之地②其闻道固先乎吾
C.①四方宾客所不至②五亩之宅,树以桑
D.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不至②杳不知其之也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的平易、亮丽轻柔的散文风格。
小题4:古文翻译。(10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1: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曲肱而枕之D.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过
C.人不堪其忧堪:可以,能够D.不舍昼夜舍:舍弃
小题3: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③为汝***彘④。”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⑦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 释:① 曾子: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你。③反:通“返”,返回。④彘(zhì):古代意为“猪”。⑤特:只不过,只是。⑥烹(pēng):煮。 ⑦ 子:你。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列句子。(4分)
①女还,顾反为汝***彘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小题2:根据本文相关内容,试概括寓言的寓意并简要说说它的给予你的启示?(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居实,避兵徙雁门。天福幼读《春秋》,通大义。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至元五年,诏立御史台,以天福为阁管勾,寻拜监察御史。每廷折权臣,帝嘉其直,赐名巴儿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仍厚赐以旌其忠,天福曰:“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
时御史台置二大夫,纲纪无统,天福言于世祖曰:“古称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今台纲不张,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则紊不可理。”帝诏玉速帖木儿及孛罗谕之,孛罗以年幼自劾。天福时按行畿内,有出使者凌民取贿,天福乃易服间行得其状,奏戮之以徇,豪右慑服。
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大夫玉速帖木儿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非常,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大夫骇然曰:“微公言,几失之。”夜入帝卧内,奏其言,帝大悟,诏复立之。权臣不悦,左迁天福朝列大夫、衡州路同知,不就,起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时北鄙兵兴,转输烦急,河东民苦徭役。天福以反侧为忧,劾执政失计,奏罢其役。征拜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十六年,江南既平,授嘉议大夫、淮西道按察使。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转湖北道按察使,发省臣赃事数十以闻。帝以其尝有勋劳,特原之,而流其党与,州郡称治。二十年,迁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鲜知稼穑,天福教以树艺,皆致蕃富,民为建祠,而刻石以纪之。二十二年,入为刑部尚书,寻出为扬州路总管。二十六年,复为淮西按察使,按巨奸一人,没其家赀,政化大行。
二十八年,桑哥败,考讯党援,平阳为多,以天福为平阳总管,俾穷治其事。俄拜甘肃行省参知政事,以母老辞。三十一年,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寻除真定路总管。真定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天福更议措置之方,使不扰民,宪长争之。省臣以其事闻,诏从之,颁其制为天下式。大德二年,授江西行省参政,以疾辞。四年,拜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畿甸大治。后之尹京者,以天福为称首。六年,以疾卒,年七十三。
初,天福拜御史时,其母戒之曰:“古称公尔忘私,委质为臣,当罄所衷,以塞其职,勿以未亡人为恤,俾吾追踪陵母,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天福亦请于宪府曰:“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苟获谴,乞不为亲累。”或以闻,帝叹曰:“巴儿思母子虽生今世,其义烈之言当于古人中求之。”
(节选自《元史 列传第五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以材怀仁丞辟:征召
B.奏戮之以徇:示众
C.时北兵兴鄙:边邑
D.巨奸一人按:揭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仍厚赐旌其忠 君臣固守窥周室
B.陛下不急拯遇将军,可谓深矣
C.帝以尝有勋劳 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D.颁其制天下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4分)
(2)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4分)
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传主姚天福“公尔忘私”的高尚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