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田子为相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田子为相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子得此金(    )     (2)子其之(    )
(3)即田子罪(    )     (4)王其母(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3分)
                                                                        
小题5:不久前,雯雯的表哥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取。请根据你对本文主旨和下面漫画的理解,从下列链接材料中引用1~2句,帮雯雯拟写一条送给表哥的手机短信。(60字左右,3分)

链接材料: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③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④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⑤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⑥两袖清风,坦坦荡荡自无指脊之虑;一身正气,安安然然何有敲门之惊?
                                                                         
答案

小题1:(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
小题2:(1)哪里,怎么 (2)拿走(离开)(3)免去,免除 (4)认为……贤惠 
小题3:(1)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2)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啊。
小题4: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引用不全,适当扣分)
小题5:不设统一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可以理解句子的大意,根据其意思断句。如“非吾所欲也”意思是“不是我所想要的”,“非”为否定词,与后面内容可断开。也可以根据句中的标志性词语或词语间的关系,如“退请就狱”中的“退”与“请就狱”是两个动作,因此中间要断开。
点评:文言语句的停顿一般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但也有一般的规律,如主谓之间、较长的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词与宾语之间、古二今一的词语之间等一般要停顿。
小题2:试题分析:“安、去” 都是文言文中用法较固定的字。“舍”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它的意思,应译为“免去”。“贤”在文言文中是活用词,应译作“认为……贤惠。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这两句中的关键词有 “治官如、是”等。“治官”在此句中应译为“做官”。“如”应译为“像”。“是”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代词,“这”,本句中指上句“为人臣不忠”。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切题的关键语句,即“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这些语句表达了田子之母关于孝与不孝的看法。即为国尽忠即为孝,为人臣不尽忠则为不孝。
点评:审题后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语句,进一步精读之,确定哪些语句与题干要求相符,提取出来即可。题干中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必须用原文语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小题5:试题分析:“引用1~2句”“短信”可知,不可长篇大论,表达清楚劝诫的意思即可。如“恭喜您成为为人民办事的公务员中的一员,祝您在这条道路上“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民的公朴。
点评:不仅要明白短文的主旨,还要知道漫画的寓意,即提倡廉洁奉公,反对贪污腐败.然后借用材料中的一句或二句写入短信中,表达出警示的意思即可。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父母、老师们交流讨论,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举一反三

【甲文】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小题1:解释加线的字。(2分)
(1)休祲降于天(    )     (2)环堵萧然(      )
小题2:下列加线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不知何人也安陵君其寡人
B.安陵君许寡人亲旧知如此
C.黔娄妻以五十里地存者
D.安陵君因使唐睢使秦不汲汲富贵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小题4: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主要采用            来塑造人物形象;乙文则于平淡、客观的            之中表现人物。(2分)
小题5:“士”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阶层,唐睢可谓是“士”的杰出代表,陶渊明则是东晋知名隐士,这两位的行事作风你更欣赏谁?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题。(10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 休祲降于天   休祲:          ②辍耕垄上     之:
小题2: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王尝闻布衣怒乎?怅恨久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臣本布衣
C.与臣将四矣庸者笑应曰
D.燕雀安知鸿鹄之哉寻向所
小题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小题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甲文中唐雎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时,以“布衣之怒”相对。表现了他                              的布衣精神。乙文中通过记叙陈胜与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                              的性格特点。
小题5:请你谈谈甲乙两文给你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 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①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 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 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各氏春秋•异宝》)
【注释】①抟(tuán)黍:捏成团的黄米饭。②儿子:小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其所者异也(   )            (2)王封我矣(   )
(3)必无利地(   )             (4)其知精(   )
小题2:下列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王果美地封其子幽阴深邃奇(张岱《于园》)
B.此其地不利,名甚恶峨冠多髯者(魏学洢《核舟记》)
C.道德至言以示贤者曾不能损魁父丘(列子《愚公移山》)
D.所取弥粗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2分)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小题4:根据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应当怎样正确面对取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原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节选自《史记·赵氏孤儿》)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唯君图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悍吏之来吾乡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万种则不辨礼义而受之D.何陋之有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晋景公生病,经占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
B.韩厥就把赵氏孤儿还在世的实情告诉了景公后,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
C.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将军们见到赵氏孤儿后,立刻答应帮助立赵氏的后代。
D.程婴、赵武在将军们的帮助下,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先君文侯   事:_________      ②国人之   哀:________
③韩厥以实告 具:_________      ④君之疾   微: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吴 士       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戒:告诫。⑤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⑥李曹公:指李文忠,朱元璋的姐姐之子,封曹国公。⑦格:抗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谓举世莫及(     )    ②士谒士诚曰(     )    ③士诚以为然(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小题3: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