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为学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

吕蒙为学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吕蒙为学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zuò)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小题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1分)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2)日月广明之(     )(1分)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2分)
A.博览群籍不知有汉
B.《易》为宗其诗以养父母为意
C.忽眠中日扳仲永环谒邑人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事无案牍劳形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小题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1. A        2.  B 
小题1:B 
小题1: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小题1: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向”这个字,就不能理解为方向的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为“刚才”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于是,竟然。B、把,把。C、在,到。D、的 ,助词无意义。经分析,选“B”。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所以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坐为座的意思、呓为说梦话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人物,所以从文章围绕“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分析出吕蒙“博览群书”,从文中“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可以分析出吕蒙“勤奋读书”,从这个方面来概括其好学的具体表现即可。
举一反三
课内文言阅读(6分,每题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节选)
小题1: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皆当行(编次)B.天大雨(集会,开会)
C.将军身坚执锐(通“披”,穿)D.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佣者笑应曰尉剑挺,广起,夺***尉
B.陈胜、吴广谋曰陈涉立为王
C.项燕楚将贤能之用
D.辍耕垄上楚人怜
小题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B、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因而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文中“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跟陈胜一同起事而做的舆论准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初,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寿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注】①朱子,即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②程子,即程颐,北宋教育家。
小题1:下列句中的“而”与“宝三岁而孤”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B.委而去之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言和而色夷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月初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计口浇田法”等一系列措施。
C.邵宝有孝心,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曾在江浦庄昶处学习,并受到李东阳的赏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诸生于学宫(      )    ②课农桑(       )
③以凶荒(    )          ④事母过氏孝(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
译:                                            
②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
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①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地名)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②,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注解:①优文: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②进达:举荐人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定荆州______                     ②仪自以非 _________
辞不受_____                       ④国数十年______   
小题2:下列划线的“之”与“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中的“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B.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无丝竹乱耳D.便扶向路,处处志
小题3:翻译句子。(3分)
⑴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本文后,你觉得是仪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目。(20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欲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    ②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___
③此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    ④将军既帝室之___________
小题2:句子翻译。(6分)
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小题3: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什么?(3分)
小题4:为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4分)
小题5: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至少3个。(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10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臧否:好坏,善恶
小题1:请选出下面句子中的“故”与另外三句意义不同的一句( )(2分)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故虽有名马
C.帝问其故D.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 ②同舍生皆绮绣 (     )
③宋濂与客饮     (     ) ④濂以实对    (     )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小题4:读完两篇选段,你认为宋濂身上有哪些品质可供你学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