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分)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

文言文阅读。(12分)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2分)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许以掖垣”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扶苏以数谏故B.策之不以其道
C.何不试之以足D.可以一战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 / 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万里为之记 属:_________      ②忽族子自外   至:________
呼纸书曰   亟:_________      ④侂胄         恚: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2分)
(2)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4分)①属:同“嘱”嘱咐  ②至:到   ③亟:急忙   ④恚:恼怒
小题1:⑴(2分)杨万里说:“高官可以放弃,记不可以写。”
⑵(2分)家里人知道他担心国事,凡是官员汇报关于当时政治的都不把事情告诉他。
解析

小题1:C与例句“以”都是“用”。
小题1:“十四言”指十四个字。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0分)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之”与“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中的“之”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汝心固,固不可彻B.属予作文以记
C.辍耕垄上,怅恨久之D.水陆草木
小题2: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 想借机谋反。
C.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①诸豪杰相立秦 (     )       ②遂楚(     )
③欲自往(    )             ④太仆走汉(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2分)
《论语》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次提及有关  的问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格言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衣食所⑵公与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小题3: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柳先生传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1)或酒而招之(          )(2)造饮尽(           )
(3)颇示己(         )
小题2:将文中两个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
                                                                 
                                                                 
小题3:文中称五柳先生是“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由此可见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是怎样的?这种追求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篇文章中也能得到证明?3分
小题4: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追求财富、高官、权力;各级政府也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两句话的理解,也可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①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②。迪深厚有器局③,尝携其所为文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④。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⑥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释】①先:祖先。 ②濮:地名。 ③器局:气量大。 ④擢知制诰:被升做知制诰。⑤部勒:部署约束   ⑥章献:太后。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A.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B.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C.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D.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⑴见(         )               ⑵亡(         )
小题3:说说“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的意思。(2分)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有关李迪的事件。(2分)
小题5:你认为李迪是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