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项燕。二十四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项燕。二十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小题1:下列句中的“于”和“暴师于外十余年”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苛政猛于虎B.余将告于莅事者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小题2: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自齐秦昭王              ②大
③据阳山,逶蛇而          ④信任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2分)
(2)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2分)
答案

小题1:D(2分)
小题1:D(2分)
小题1:(4分)①侍奉 ②打败 ③向北 ④认为……贤能
小题1:(1)(2分)于是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 (2)(2分)因此,即使是各位将相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解析

小题1:D与例句“于”都是“介词,在”。
小题1:D应是“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16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项籍字羽。    ④睨:斜眼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字的意思。(4分)
(1)忿尉     (        )        (2)尉果广(          )          
(3)使公及恒楚 (       )     (4)恒楚在泽中 (      )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的字与“后则人所制”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坛而盟B.籍裨将C.吴广都尉D.而二虫尽所吞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                                                                        
(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3)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译:                                                                         
小题4:[甲]文中的陈涉和[乙]文中的项梁特点都很鲜明,你更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①   ,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    ②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1: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②                         
小题2:与“太祖常劝以读书”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能天下事为己任B.遂名楼
C.俱假山显D.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小题4:选文中的“手不释卷”一词表现了赵普晚年读书的刻苦,你能再写两个表现读书刻苦的成语吗?(2分)
小题5:例举赵普奏荐人才时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表现了赵普什么样的性格。(2分)
细节描写:                                                     
性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行当。在《唱脸谱》中有“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那么“关公”属于    行当,人物性格代表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身之祸一事。④笳管: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亲戚:泛指内外亲属  ⑥坐:因事入罪。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之        (2)不绵纩         (3)孝绪之必至颠覆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B.益习其声C.其真不知马也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小题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涉世家》(节选)(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1)天大雨(       )    (2)(      )多应者   (3)旦日,卒中往往语(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2)上使外将兵。   译文:                                                  
小题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小题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