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节选自张岱《于园》)
【乙】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沆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 王勃传》)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 ③勃:指王勃。 ④沆然:轻松、愉快之意。这里是不客气的意思 ⑤语益奇:(勃文)语言更加奇特。 ⑥矍(jué)然:惊惶的样子。 ⑦属(zhǔ)文:写文章。
小题1:下面哪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2分)(   )
A.实奇俱假山显
B.宿命婿作序遽契
C.其中置之其
D.次日临政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3分)
(1) 都督大滕王阁(             )    
(2) 吏伺其文辄报(            )
⑶ 不一字(            )
小题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2分)
(2)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2分)
小题4:用“/”画出下面句子该停顿的地方。(2分)
引 被 覆 面 卧
小题5:【甲】文段选自《于园》,其作者在原文的结尾处写道: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有同学认为,文章课题是“于园”,此处却又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样就冲淡了于园在读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试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宴请 派遣  改变
小题1:(1)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2)于是拿出纸和笔遍请(或者一个一个地请)在场的宾客写序文,没有人敢接过来写。
小题1:引 被 / 覆 面/ 卧
小题1:我不赞同。因为这句话同样赞颂了能工巧匠的一双巧手和园林主人的高超的艺术构思,更能突出于园假山之奇,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解析

小题1:D项中“及”都是“等到”的意思。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哪种说法,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   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
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
顿的                                                                                                                                                                                                                                                          
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小题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小题2: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a.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b.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沃灌(热水)                B其欣悦(观察)
C 白玉之环(腰佩)              D 援疑理(询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生不知何人也     高可二黍
B 马千里者           余从师也
C 无从致书观         不敢出一言
D 候欣悦             真不知马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是写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爱好及生活状况,他有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和著文章。
B.甲文中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因是不慕荣利,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C.乙文主要写了作者少时读书之难,抄书之苦及从师求学时生活的艰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D.乙文可知作者最终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刻苦好学,二是博览群书,三是虚心请教。
小题4:把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普少吏事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碎裂奏牍掷地               
小题2: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哪一项省略成分的添加不恰当?(   )(2分)
A.太祖常劝(赵普)以读书B.普明日复奏(推荐)其人
C.碎裂奏牍掷(在)地D.及次日临政,处决(论语)如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 ②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 ③曲糵:指酒。  ④体格:体裁格调。 ⑤韩、曾:韩愈和曾巩。 ⑥***坛:文坛。
小题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断句:文 长 每 见 则 葛 衣 乌 巾 纵 谈 天 下 事 胡 公 大 喜。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屡试辄(  )        (2)会得白鹿,文长作表(  )   
(3)公以是益之(  )    (4)其体格时有卑者(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当时所谓***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翻译:                                           
小题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B.徐文长有才能谋略,好出奇计,谈论军事常常能抓住要害。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作者很是同情和感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②,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③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二)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注】:①俭:荒年。②率物:为人表率 ③豁:抛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水俭(遇到)B.处之不(容易)
C.得补诸生(开始)D.畚土筑垣以居(亲自)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欲率物乘奔御风
B.勿我受任方州此独跛之故
C.家人怨且叹年九十
D.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伯乐不常有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②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小题4:殷仲堪与江天一虽身份不同,但同作为读书人,他们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