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

[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①以咨善道(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以其咎   (          )      ④自枉屈     (          )     
小题2:.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3:.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               
                                                               。(3分)
小题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4分)
答案

小题1:①询问②身份低微,见识浅短③表明、显扬④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小题1:①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望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小题1: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臣以大事。
小题1: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15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⑦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4分)
(1)不亦乎                           (2)温而知新           
(3)思而不学则                       (4)士不可以不弘毅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4个。(4分)
小题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陈涉世家》相关语段,回答9—13题。(16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小题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3分)
陈胜之(  )   忿尉( )  王侯将相有种乎( )
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4分)
尉果广(        )    复立楚国之稷 (  )
至陈    (   )       将军身被坚锐  (       )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小题4:用用原文回答。(2分)
在语段中找出能充分证明起义军策略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极为正确的两句
                                                      
                                                                   。
小题5:.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选文,完成9~14题。(12分)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期                (2)去                   
(3)委              (4)顾                   
小题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中心):            。(2分)
小题3:.“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2分)
小题4:.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小题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2分)
(1).赵襄主学御王子期(     )      (2)术未也(        )
小题2:、翻译(4分)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小题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普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小题1:、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①发:              ②为________________③明日: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小题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2分)
小题5:.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