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7分)【甲】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7分)【甲】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7分)
【甲】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他 日 马 主 别 得 亡 马 乃 诣 丞 相 府 归 马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1)归(         )   (2)诣(         )
小题3:.翻译"心知非是,解以与之"一句的意思。(2分)
小题4:.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什么?(1分)
小题5:.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他 日// 马 主 别 得 亡 马// 乃 诣 丞 相 府 归 马
小题1:⑴还,归还 ⑵往,到……去
小题1: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小题1:想确认马是谁的。
小题1:仁厚(宽厚、宽容)    诚实
解析

举一反三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之   称:            
(2)不知卿家君孤,孤法卿父 法:            
小题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断四处)(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小题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小题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文(     )        (2)不一字(     )
小题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2分)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小题3:.都督开始为何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何改变了态度?(3分)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弗敢加也  加:                
(2)望其旗靡  靡: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小题3:.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思想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之  克:       (2)然后襄公之    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0题。(18分)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③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魏文侯使乐羊中山(         )     ②之(               )
③使翟璜召任座而之(         )     ④下堂迎之(         )     
小题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4分)
臣 闻 君 仁 则 臣 直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