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本文选自《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文中“寡人”是          ;“布衣”是指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
小题2:疏通字词:我能解释出句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2分)
①秦王怫然怒                        ②免冠徒跣                    
③休祲降于天                        ④天下缟素                     
小题3:请用“|”为下句划出停顿。(1分)
①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小题4: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2)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
我的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我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拓展延伸: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战国时蔺相如,出使强秦却能完璧归赵,一时传为美谈。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人轶事,任写一个,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事迹。(30字左右)(2分)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战国策·魏策》 帝王的谦称 平民 借代
小题1:①盛怒的样子;②赤着脚;③吉凶的征兆;④穿丧服。
小题1:①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小题1: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流五步远,天下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小题1: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小题1: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
小题1:如“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等。
解析
小题1:考查文学常识即文化常识。《战国策·魏策》 帝王的谦称 平民 借代(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这里代指百姓)。
小题2:考查文言实词。①盛怒的样子;②赤着脚;③吉凶的征兆;④穿丧服,名词作动词。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进行断句。
小题4: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伏:使动用法,使、、、、、、倒下;流:使动用法,使、、、、、、流。(各一分)
小题5:秦王的骗局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所以此时是“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小题6: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从人物语言去分析)
小题7:考查知识的积累。要抓住“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去考虑。“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项羽本纪(节选)
【西汉】司马迁
于是项王乃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舣:使船靠岸。 ②籍:项羽的字。 ③赐:赠。 ④面之:指吕马童转过脸来,面对项王。⑤吾为若德:我送你个人情。意为让你得我的头,好去讨封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谓项王曰   (             )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3)顾见汉骑司马(             )      (4)若非故人乎       (             )
小题2:用“/”给下句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尝一日行千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文中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如何评价项羽自刎乌江的做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8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请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 )
A.弗敢也而山不
B.忠之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C.亦免冠以有先生也
D.此庸之怒也专诸之刺王僚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唐雎是“士”中的杰出代表。请你依据对这两位杰出人物的理解和感悟,概括说说“士”应具备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7分)
【甲】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他 日 马 主 别 得 亡 马 乃 诣 丞 相 府 归 马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1)归(         )   (2)诣(         )
小题3:.翻译"心知非是,解以与之"一句的意思。(2分)
小题4:.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什么?(1分)
小题5:.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之   称:            
(2)不知卿家君孤,孤法卿父 法:            
小题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断四处)(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小题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小题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文(     )        (2)不一字(     )
小题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2分)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小题3:.都督开始为何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何改变了态度?(3分)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