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谨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君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①令尹( 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白冠:_______
(2)官大而心益小: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叔敖再拜曰:“谨受命。愿闻余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父提出的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三条建议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戴着;(2)更加。
2.(1)全城人都来祝贺我,独有您却是来吊唁的,难道有什么要说的吗?
  (2)孙叔敖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意见,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指教。”
3.①位已高而意益下。②官益大而心益小。③禄已厚而慎不取。
4.是一个能虚心求教的人。他身居高位而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认识自己;时刻为百姓着想,为国家利益着想。(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日:“适才误耳,夸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这部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曹操对吕伯奢一家斩尽杀绝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他一生的处世哲学。选段中集中体观了他这种处世哲学的语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评价曹操斩杀故人吕伯奢的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粗词。     
(1)夫没者岂然哉___________      
(2)见舟而之  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 者”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称《______》或《_______》,儒家经典之一。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小信未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
3.乡人劝阻曹刿请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能否删去此情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国君,他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一直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但是他也有不“鄙”的一面。请说说他的不“鄙”体现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    )
A.力平险
  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与朱元思书》)
C.杂然相
  遂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何而不平
  必先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皮先生学愚公
乐  钧
  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且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
  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于墓,种莳焉而不侵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是岁旱,溪涸。溪右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
【注释】①选自《耳食寻》,作者乐钧,初名官谱,字元淑,号莲裳,清嘉庆六年举人,著有《清芝山馆诗文集》。②盍:何不。③培蝼:培,土丘。蝼,小土丘。句意为:这个土山是个小土堆。④窒:阻塞。⑤莳:栽植。⑥右:西边。⑦相与:共同。
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1)而欲以之(    )
(2)且彼为其塞出入之也(    )
(3)是岁旱,溪(    )
(4)出溪中土置溪上(    )
2.选出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    )
A.我盍试其少者?
  我何不试着让年轻人来移山呢?
B.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
  有人笑着阻止他说:“愚公的事情,是《列子》中的寓言;而且愚公是因为二山堵塞他出入的道路,使他绕远,所以才要铲平它们。”
C.溪右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
  小溪西边的农民,他们的田地无法灌溉,禾苗将要干枯了。
D.见者笑谓先生日:“此夸娥氏之力也!”
  看见的人笑着对皮先生说:“这是夸娥氏力量啊!”
3.用你自己的话回答,皮先生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愚公移山令人起敬,皮先生移山令人发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