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赏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①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与赏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①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②,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③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④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①克:胜任。 ②多能:多种本领。 ③妄言:乱说,造谣。 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其二子甚愚___________________ ②艾子谓其父曰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不通世务”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D.温故而知新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段内容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很,非常 ② 对……说,告诉 ③聪敏 ④ 如果 2.C 3.那富人改变面容严肃地说:“你真是太愚蠢了,那米不是从田中来的吗?” 4.不懂教育孩子的方法,溺爱孩子。如文中艾子说他儿子不通世务时,他就很生气并维护儿子说他“敏而且恃多能”。(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
赵普 |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及为相( ) (2)阖户启箧取书( ) (3)家人发箧视之( ) (4)普颜色不变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课文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普反复奏荐某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普晚年勤奋读书,获益匪浅,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传世,对此你有何感悟?试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写出两点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幼时记趣》选段,然后答题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粗字。 ①常蹲其身______________ ②以土砾凸者为邱_____________ ③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 ④鞭数十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写了几件趣事,第一段写的是 ____________之趣。第二段写的是 _________之趣。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产生这些“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冯梦龙的《巴东下岩院主僧》一文,完成1~4题。 巴东下岩院主僧,得一青磁碗,携归,折花供佛前,明日花满其中。更①置少米,经宿,米亦满;钱及金银皆然。自是院中富盛。院主年老,一日过江简②田,怀中取碗掷于中流。弟子惊愕,师曰:吾死,汝辈宁③能谨饬自守④乎?弃之,不欲使汝增罪也。 【注】①更:换。②简:选。③宁:难道。④谨饬自守:自己谨慎地遵守。饬chì谨慎。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得一青磁碗__________ ②携归________________ ③更置少米____________ ④不欲使汝增罪也______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弃之,不欲使汝增罪也 A. 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鞭数十,驱之别院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明 日 花 满 其 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是院中富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中下岩院“主僧”的言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A.以虫蚁为兽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项为之强 C.见藐小微物 忽有庞然大物 D.拔山倒树而来 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E.余忆童稚时 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和“树”指什么?(用文中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来吗?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5.作者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段精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选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更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惩山北之塞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 (4)无陇断焉_______ 2.翻译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愚公驳斥智叟胜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行、王屋两座山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这个故事的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