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出师表》
  【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伤人也。夫禁***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以先帝遗德 光:__________________
(2)以陛下平明之理 昭:__________________
(3)***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__________________
(4)王虽为之而令吏弗诛 赐: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
(1)引喻失义 义: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大也 义: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发扬光大。(2)显示,表明。(3)惩罚。(4)恩赐。
2.(1)适宜,恰当。
  (2)正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3.(1)如果有做坏事违犯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机、存亡难料的时机。
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蝉/则千转不穷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水/皆缥碧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猿鸟乱鸣(消散)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跑)
C.未复有能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通“返”)
3、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躬耕南阳(     )
(2)三臣于草庐之中(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斟酌益(     )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至5题。隆中对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选出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由是先主遂亮(拜访)
B.遂用猖獗(凶猛而放肆)
C.于是与亮情好密(一天天)
D.欲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而”与“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任重道远
B.环而攻之不胜
C.日出林霏开
D.足肤皲裂不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B.君谓计将安出(你认为我的将领应从哪里出兵呢)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确实是天资助将军的原因)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们哪一个敢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
4.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诸葛亮在对形势前景的分析中,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B.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C.诸葛亮认为,对曹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孙权“不可与争锋”。
D.诸葛亮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基础,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北定中原。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详略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诸葛亮论对策则详写,着力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谋略。
B.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呆板,如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只用了一个“善”字。
C.诸葛亮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推理严密,由近及远,层层递进。
D.本文选自陈寿的《三国演义》,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作的回答。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左传》旧传为_________(朝代)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人名)所撰。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焉________________
②小惠未________________
③小大之________________
④望其旗________________
3.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⑤雉(zhì):野鸡。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阴使人往视之(     )
②欲君之政也(     )
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