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 之。其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 |
塞翁失马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 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此书为西汉淮南王_____________编著。成语“_____________”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 善( )亡( ) 将( ) 以(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则_____________(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淮南子·人间训》 刘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擅长、善于。 逃跑。 带领。 因为。 3.(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 (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意对即可) 4.(1)寓言 祸与福和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
塞翁失马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牌。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有善术者:____________________ 亡而入胡: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胡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弦而战: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胡人大入塞”时,其他“丁壮者”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父子相保”,你认为他们这是一种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 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 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 B.他人莫及也(比得上) C .其子趋往视之(催促) D.自矜功效也(夸耀)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而力疲气竭/思而不学则殆 B.灌溉以时耳/策 之不以其道 C.凡人于初植者/胡不见我于王 D.苗则槁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甲 |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岸上有声甚厉。寻途登岩,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倒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①之不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蒲松龄《螳螂捕蛇》) |
乙 |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伏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②,踞③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蜘蛛乃啃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①攧:摔②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③踞: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⑴闻岸上有声甚厉 闻:_____________ ⑵渐近临之 临:___________________ ⑶久之,蛇竟死 竟:_______________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尝:_________ ⑸蜘蛛乃啃其脑,果腹而去 去: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不同意义。 ⑴之 ①反侧倾倒之状___________ ②蛇复昂首待之___________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___________ ②以首伏地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然审视殊无所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是者三四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给下面名子划分节奏 元 方 时 年 七 岁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3.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 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___________。 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