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 |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 共同的追求 |
《鱼我所欲也》 | ||
《过零丁洋》 | ||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句中的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冽:凉 B.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去:离开 2.下面句中的加粗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竹本固/固:_________________ (2)夫如是/如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____________,子知之乎?夫____________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____________泉不饮。于是____________得腐鼠,____________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按课文内容将文段补充完整,并给其注音。 2.庄子是战国时的______国人,_____家,是___________家代表人物。 3.庄子讲奇鸟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鯈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不知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为什么感到鱼儿很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谁是胜者?试作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