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水仙(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

阅读理解。水仙(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眷,先以度岁无资,衣囊尽,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日:“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日:“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饵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各司一时________________
(2)购无资________________
(3)请之一________________
(4)是何异于不金陵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待也
C.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
2.B
3.(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4.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固不可_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匮也_______________
③何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以应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鲍君》,完成1—4题。鲍 君
  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本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日:“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乃以鲍鱼置置中而 去:____________
(2)问其 故: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孙叔敖纳言》,完成1 ~4题。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日:“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采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日:“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日:“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日:“甚善,谨记之。”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印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  )
2.翻译句子。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王安石待客》,完成问题。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因公_____________
(2)觉饥甚而不敢_____________
(3)旁菜羹而已_____________
(4)公取自之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命坐(才)
B.萧氏子骄纵(很,非常)
C.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退(但是)
3.翻译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下列问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
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
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三个可以概括《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所要说明道理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扁鹊第四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