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题型:安徽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 )的词。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4)无案牍这劳(形)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答案
1、(1)有名(出名、闻名)
  (2)大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
2、(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意对即可)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A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及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
1、解释加粗词语。
子甘酸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乘此得前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魏武行役,失汲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武”指的是“曹操”,他是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1—2个关于他的故事的题目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只划一处)。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念(    )     但(     )
3.用现代汉语描画下面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最后却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喜雨亭记》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①阳:古代方位具体指是山的南面为阳、山的北面为阴;水的南面为阴、水的北面为阳。②忭(biàn):喜乐的样子。③滋炽:滋生、气焰高涨。
1.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官舍(     )        吾亭成(    ) 
2.下面文言语句结构与“吾以名吾亭”相同的一项(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何陋之有?   
C.作者名谁?山之僧智仙也。  
D.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3.翻译下面句子。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将此亭命名为“喜雨”?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三峡
  ①到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襄:__________②虽:__________③奔:__________④湍: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记夜游承天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与为乐者(思念)
B.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睡觉)
D.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事之雅者;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景之美者;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情之深者。
4.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