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

创新阅读。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创新阅读。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1.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客稷下(恰好)     
B.各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未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向(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墙倾屋塌声    曾不能毁山一毛            
B.众骇异,不解故   并忘未衣也   
C.视街上,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D.仆复起    学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
4.示例:惊恐失态。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异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关系。
举一反三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 ~4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怀乡:________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也: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对“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进步忧愁,退步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B.这样前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C.这样在朝为官也忧愁,退居江湖为民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D.真是在朝为官也忧愁,不在朝为民也忧愁,然而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文中表达作者政治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 ~5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饮少醉______   日出而林开______
2.对“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挽着走,来来往往不断,滁州的人在游玩。   
B.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老老小小来往不断,这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C.老年人和小孩互相扶持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   
D.老年人提携着小孩走,来来往往不断的是滁州的人们在游玩啊。
3.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文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各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你的理解,作者都“乐”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 ~3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列各组句子加粗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处江湖之则忧其君 亲贤臣,小人
B.然则何时而耶 山水之
C.予尝求古仁人心 宴酣乐,非丝非竹
D.或异二之为 往来而不绝,滁人游也
2.【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第①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____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____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下面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窥谷忘(通“返”)     
B. 在昼犹(夜晚)    
C. 负势竞(向上)         
D. 流飘荡(随着)
2. 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句子翻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4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 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谴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命于秦矣。臣窃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
【注释】①系:拘囚。②郄同“隙”,嫌隙。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秦赵为一,天下矣(              )
(2)赵王以为然而之(              )   
(3)而与秦相五十余年矣(              )   
(4)臣窃为王之(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臣之使秦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B. 无妨赵伐燕也  属予作文以记
C. 国小地无所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D. 臣窃王患之  乡身死而不受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对方的方式,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