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    )    
(2)牺牲玉帛(    )     
(3)而衰(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日光短浅;(2)猪、午、羊等祭品;(3)第二次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2)作战,(是靠)勇气的。
3、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4、(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5、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等等。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4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1.下边各项加粗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日始出时去人近     乃瓦布之    (《梵天寺木塔》)               
B.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一狼径    (《狼》)                   
C.日中则如盘盂    次日临政    (《赵普》)                   
D.孔子不能也  处如流    (《赵普》)                
E.孰汝多知乎   知之知之    (《〈论语〉八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乙文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什么?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什么共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1.对下列加粗的词语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者刺 俱以假山
植果子松数棵 人不得
A.两个“显”意思相同,两个“上”也相同。
B.两个“显”意思不同,两个“上”也不同。
C.两个“显”意思相同,两个“上”不同。
D.两个“显”意思不同,两个“上”相同。
2.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3.“至于园可无憾”是因为(    )
A.“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而于园“奇在磊石”,是“诸园亭”的代表。
B.于园本是富人于家的,“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有幸观赏,自然“无憾”。
C.瓜洲的园亭大同小异,看了于园足矣,多看无益。
D.于园主人待客热忱,去后一定会让你感到没有遗憾。
4.翻译句子。
(1)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_____________憖憖_________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__________阚________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蔽林间之(     )
⑵ 远 (      )
⑶ 以为且己也(      )
⑷ 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此段叙议赵普主要的思想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叙述“尝奏荐某人为某官”的经过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理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一项是(    )  
A.被赵普多次奏荐所感动。    
B.赵普多次奏荐必是有用之人。  
C.太祖明白了,某人真有才能。
D.经过调查某人真有才能。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4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    
  【乙】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1)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2)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3)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4)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5)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1)亟:急切的  (2)诘:责问  (3)徐:缓缓地  (4)讼: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  (5)书:写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    )   
A.常劝读书     遂名楼《黄鹤楼》
B.太祖悟      所奏常事耳
C.未有比      普又以人奏               
D.跪拾之以归   舟已行矣,剑不行《刻舟求剑》                           
E.读竟日    然自当有史官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怀齿,欲讼我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曰。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