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他日,驴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他日,驴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嘲,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柳宗元集》)【乙】临江之麇
  临江之人畋,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麂稍大,忘已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选自《柳河东集》)    
  [注]  ①畋( tián):打猎。②麋(mí):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③怛(dá):恐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以为噬己也(     )   
(2)驴不怒,蹄之(     )   
(3)以为犬我友(     ) 
(4)欲与为戏(     )
2.翻译下列句子。   
(1)因跳踉大嘲,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下列各题。   
(1)源自【甲】文的成语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主人家的狗对麋鹿的态度如何,其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刻画老虎、麋麂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是寓言,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将要  (2)禁得住  (3)真是、确实 (4)跑
2.(1)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走了。
   (2)从此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了习惯,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戏。
3.(1)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4.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5.【甲】文的寓意是: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而实质虚弱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耳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乙】文告诉人们认识事物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未识书具
_________________                   
(2)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           
(4)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字‘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闻   
D.于舅家见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加粗的字。
理红妆(    )                    
我旧时裳(    )
2.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伴皆惊忙”后的冒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节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这节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有好几个场面,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中欢乐的气氛
B.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
C.木兰见到伙伴时喜剧性的场面
D.木兰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动词) 几欲先(逃跑)
B.侧目(用眼看,动词) 宾客意少舒(不多)
C.指其端(一种) 奋袖臂(扬起,举起)
D.欲先走(音jī,几乎) 一抚尺而已(罢了)
2.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众人灭火之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_______”一词(实为短语)可以看出。
3.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4.翻译下列句子。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比较画“_______”和加粗两处对声音的描写,看看特点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___                      
得饮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自是指物作诗立
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后天学习和成才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