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1—3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1—3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问其故(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 (3)及日中则如盘盂( ) (4)如探汤( ) 2.翻译下列句子。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小孩儿对同一现象,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你从他们的争论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原因;(2)距离;(3)到,至;(4)热水 2. 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出来耐离人远,而中午离人近。 3. 因为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人手,一个是从触觉角度人手。启示:片面地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后面各题。 |
黔之驴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悲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叉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嗍,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加粗词。 (1)技止此耳( ) (2)断其喉,尽其肉( ) 2.翻译句子。 (1)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人,与韩愈合称“_________”,黔是我国________省的简称。 4.这则寓言故事后人概括为成语________,请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爱莲说》,完成1-4题。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这篇短文中能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莲喻人,请从文中找出比喻人具有下列品质的句子。 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志洁清廉,芳名远扬,仪态端重,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慕富贵的人多,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少。 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贵。 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己少。 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态。 4.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
【甲】黔之驴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嘲,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柳宗元集》) |
【乙】临江之麇 |
临江之人畋①,得麋②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③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麂稍大,忘已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选自《柳河东集》) [注] ①畋( tián):打猎。②麋(mí):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③怛(dá):恐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以为且噬己也( ) (2)驴不胜怒,蹄之( ) (3)以为犬良我友( ) (4)走欲与为戏( ) 2.翻译下列句子。 (1)因跳踉大嘲,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下列各题。 (1)源自【甲】文的成语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主人家的狗对麋鹿的态度如何,其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刻画老虎、麋麂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是寓言,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未尝识书具 _________________ (2)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 (4)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字‘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加粗的字。 当户理红妆( ) 著我旧时裳( ) 2.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伴皆惊忙”后的冒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节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这节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有好几个场面,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中欢乐的气氛 B.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 C.木兰见到伙伴时喜剧性的场面 D.木兰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