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1—10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1—10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1—10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A、①公问其(        ) ②克之(         )  
B、①望旗靡(        )  ②公问故(       )
2、“惧有伏焉”中的“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兼词,“于此”之意。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与此相同的一句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又何间焉。
3、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省略的字。
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4、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
A、公与之乘        指代:______________             
B、登轼而望之    指代:______________             
C、故克之            指代:______________             
D、故逐之            指代:______________               
5、“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原因是 (    )   
A、齐国是大国,兵力雄厚。      
B、按照“穷寇勿追”的军事原则。    
C、等待追击的有利时机。          
D、鲁国军队的勇气已经衰竭。
6、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A、说明追击齐师的时机         
B、记叙长勺之战概况    
C、描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D、记叙曹刿的军事才能    
7、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  
A、忠于国君的思想。            
B、深谋远虑并协助国君指挥作战。    
C、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        
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8、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A、文中叙述鲁庄公急躁进军的句子是:                                          
B、叙述曹刿实地 观察从而发现追击时机的句 子是:                             
C、表现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句子是:                            
9、选文略写战争的过程,而详写曹刿和鲁庄公的谈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①缘故 ②所以;B、①他们的 ②指代“克”,即“取胜的”。 
2、C  
3、鼓,气;鼓,气  
4、A、指代曹刿;B、指代齐 师;C、指代齐师;D、指代齐师  
5、C  
6、B 
7、D 
8、A、公将鼓之。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9、突出文章的主旨:表现“非肉食者”——曹刿的“远谋”,即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10、衬托曹刿的“远谋”。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鹩鸲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鹩鸲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①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②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公输》完成下面的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      秦王不
B.有:北方侮臣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
C.足:有余于地而不于民  东坡现右
D.子:愿借***之      天之怒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攻宋    牒为城
B.之:宋何罪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
C.于:有余地    不足
D.而:宋无罪攻之  知不争
3.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请献十金? 
                                                                                  
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5.墨子抓住公输盘的“            ”一句话,加以批驳,用五个“不可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选文的大意。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4题。【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尔而与之( )                                
为身死而不受( )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⑷贫与贱,人之所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你从甲乙两则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强调的“义”与当今人们追求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 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2.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之城,七里之          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
B.多助之                    余人各复延其家
C.威天下不以革之利          上使外将
D.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不***人
3.“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4.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5.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心        每自比管仲、乐毅
B.其:苦心志       帝感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   肉食谋之,又何间焉
D.之:舜发于畎亩中    孔子云:“何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将: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
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      毛羽鳞鬣之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
D.发:征于色,于声       野芳而幽香
3.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