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③。应声④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⑤,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③。应声④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⑤,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①文帝:魏文帝曹丕。②东阿王:曹植。③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④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⑤然:同”燃“,烧。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注音并释义。
(1)文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尝_______________
(2)大成者大法                           行_______________
(3)煮豆持作羹                               羹_______________
(4)萁在下然                               釜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选文中表现魏文帝对弟弟横加迫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表现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曹植这首《七步诗》的巧妙设喻和拟人方法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chàng、曾经;(2)xíng、实行,动用;(3)gēng、有浓汁的食品;(4)fǔ、锅
2.(1)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2)应声便为诗
3.用豆和萁本是同根所生,来比喻亲兄弟的关系。用“萁在釜下然”比喻兄弟相残害。“豆在釜中泣”是拟人的写法。
4.七步成诗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甲)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日:“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宋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欧阳修《归田录》)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胜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沈括《梦溪笔谈》)
1.给下列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甲文:而制度甚精(  )
A.规章制度
B.制造方法(技艺)
C.规格
D.艺术
(2)乙文:人皆伏其精练(  )
A.简练
B.精明
C.高明
D.精当
2.甲文中有四个“之”,它们的正确解释分别是(  )
A.①代宝寺塔      ②塔不正的原因
   ③代宝寺塔      ④结构助词“的”
B.①代宝寺塔      ②代预浩
   ③代宝寺塔      ④结构助词“的”
C.①代宝寺塔      ②塔不正的原因
   ③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结构助词“的”
D.①代宝寺塔      ②代预浩
   ③代宝寺塔      ④取消句子独立性
3.“都料匠”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否断定甲文中的预浩与乙文中的喻皓是一个人?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 “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五柳先生传》第一段。
  [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丙文中加粗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焉/自日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人也/曳屋许许
C.在必醉/与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予作文以记之
3.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脱颖不羁的性格。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其意_______________
(3)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马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身所寄               亡____________
(2)天,积气耳           耳____________
(3)人曰                  其____________
(4)奈地坏何               何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