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 “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3.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五柳先生传》第一段。
  [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丙文中加粗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焉/自日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人也/曳屋许许
C.在必醉/与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予作文以记之
3.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脱颖不羁的性格。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其意_______________
(3)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马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身所寄               亡____________
(2)天,积气耳           耳____________
(3)人曰                  其____________
(4)奈地坏何               何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
(2)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__________
(4)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
(5)策而临之      执: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东坡食汤饼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yù):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恶不可                                   
(2)徐黄门曰                                
(3)秦少游之                             __
2.找出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A.君将哀而生之乎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吾欲之南海,何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