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晏子使楚》,回答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阅读《晏子使楚》,回答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题型:安徽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晏子使楚》,回答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吏二一人诣王(   )
②晏子席对曰(   )
③齐人善盗乎(   )
④叶相似(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实味/不同
2.①捆绑;②离开;③本来;④只。
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②(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4.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5.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三峡》,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略无处(   )
(2)夏水陵(   )
(3)多趣味(   )
(4)晴初霜(   )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清②荣③峻④茂,良多趣味。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5.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文言选段,回答问题。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妪与虎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吼,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选自《唐语林》,该书编撰者传为宋代王谠。)
【注释】①跬:半步。②媿:通“愧”,这里有谢的意思。③阙:同“缺”,空缺。
1.理解加粗词语的含义。
(1)莫知(   )
(2)稍近益(   )
(3)而心之(   )
(4)妪说其由(   )
2.下列加粗虚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神(把)    而虎举前足示妪(凭借)
B.往来视之(然而) 羸跬步而不进(然后)
C.计曰(代“驴发怒只能用蹄踢”这件事。) 妪因即(代受伤的老虎)
D.别妪去(表顺承,就)          语之曰(表转折,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这句话运用对老虎进行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中的描写的老虎的形象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驴”和【乙】文中的“老虎”,你从它们身上分别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或短语。
(1)庞然大物也(   )
(2)蔽林间窥之(   )
(3)益习其声(   )
(4)其肉(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充分表明驴虚弱本质已暴露无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了一些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并仿照示例写一段话。
示例: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本义是说狐狸利用老虎的威力吓唬百兽,后来比喻借别人的威势吓唬或欺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习其声(   )
②以为噬己也(   )
烛而得其形(   )
④他日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文中演变出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比较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的认识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字词。
①可爱者甚 蕃:_________
②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_
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亵: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请你联系选文用自己话说说这个“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结尾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这一慨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