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

题型:江苏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注:①徐:安徽县名,令:县官。②涉猎:广泛地阅读。③固:班固。④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
1.(1)下列加粗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常为官佣书供养
B.辍耕垄上/居庙堂
C.有口辩而涉猎书传/起坐喧哗者
D.不修细节,内孝谨/则何时而乐耶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为佣耕尝                     若_____________
业投笔                         辍_____________
劳辱兄固                  耻_____________
被召校书郎                  诣_____________
(3)“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句中有一个通假字,运用你储备的知识探究一下。
通假字___________             本字____________
2.翻译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所称道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是指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无韵之《离***》”肯定了这本书的在_______________方面的价值之高。
4.(1)陈涉与班超有很多共同之处:家___________,尝为___________,胸怀___________。
(2)选文甲、乙两段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C
   (2)你停止以…为耻到
   (3)研        砚
2.(1)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与人一起被雇佣去耕地。
   (2)你哪里知道有志之士的志向呢?
3.文学
4.(1)家贫,尝为佣,胸怀大志。
   (2)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甲乙两文正面描写中都有对人物的行为、神态和语言的描写。
不同之处:甲文中除了介绍籍贯外,只是抓住一个细节来刻画人物,同时在侧面描写中还运用了语言描写,而乙文侧面描写中没有语言描写,另外除介绍籍贯外,还用叙述性的文字介绍了班超的经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师________________   
②每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   
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还    
C、俯身耳请  
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第一段写“我”求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A、房子 腰间 丝毫 感觉      
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    
D、房子 腰间挂着 丝毫 知道   
2、“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万钟于我何焉(   )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   )
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不受
D.呼尔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说苑·臣术》)
  注释: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④弼,纠正。
1、解释下面加粗词。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____
②今齐地千里                       方_______________
③晏子之                              逐_______________
④高缭之夫子                       事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什么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邹忌与晏子的角度或从邹忌与高缭的角度思考,请你说说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延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饮辄尽(  )
②衔赋诗(  )
2、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