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
题型:福建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马说 韩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__________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___________ ③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 ④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 2.以下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B.以君之力 策之不以其道 C.虽有千里之能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两马并驾 ②等同,一样 ③面对 ④通“现”表现 2.D 3.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②鞭策它,不按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4.(意思对即可。)这句话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有了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才能被发现。在封建社会人才主要靠圣明的君主;当今社会,人才的脱颖而出主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的 C、安能求其千里也 安:怎么 D、且欲与常与等不可得 等:一样 2、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不能称前时之闻 B、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 C、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与邪 3、下列关于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事,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千里马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C、文中“伯乐”指擅长相马之人,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指日行千里的马,比喻人才;“食与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D、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问题。 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加黑体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借)余 B、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C、从乡之先达执(拿着)经叩问 D、不知口体之奉(奉献)不若人也 2、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该是文章中的“____”和“____”,如用一句诗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自己“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4、文中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6、你是怎样看待学习条件和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锦石滩 |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②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③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④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⑤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夫!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注释: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有灵岩山,产五色文石,价格不菲。②净练:洁白之绢,比喻江水。③小李将军:李昭道,画家。④簏:小篓子,用于放置笔墨纸砚等。⑤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1.下列句中的“其”与“列坐其上”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真不知马也 B.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C.其如土石何 D.欲穷其林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因没有邀请外祖父一同去游锦石滩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随后登滩共游时的情形仍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 D.作者游锦石滩如同渔人探访桃花源,都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长可五六里 可:__________ ②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 类:__________ ③若等谩我取乐 若:__________ ④余尝拾取数枚归 尝: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水仙 (清)李渔 |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③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珥:用玉做的耳饰。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予有四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短一岁之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各司一时 时____________ (2)迨水仙开时 迨____________ (3)请已之 已____________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反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粗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吾恂恂而起 C.黑质而白章 D.环而攻之而不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①。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④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⑤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⑥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⑦,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偏:固执。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僭(jiàn):超越本分。⑤邸(dǐ):此指官府。⑥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⑦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下列句中的“之”与“皆其柄国之日也”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怅恨久之 2、解释下列加粗字。 (1)属万里为之记 属______________ (2)侂胄恚 恚_____________ (3)侂胄专僭日益甚 益______________ (4)遽言侂胄用兵事 遽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