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心不在马 |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韩非子》 1、下列各组加粗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先则恐逮于臣 B.子之教我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君之所以后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先则恐逮于臣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下列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三易马/而三后 B.此君之/所以后也 C.先/则恐逮于臣 D.马体/安于车 3、翻译句子。 (1)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襄主驾车比赛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请联系你的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B 3、(1)这以后便可因此跑得又快又远(或:这以后便可以跑得又快又远) (2)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 4、失败的原因:(1)一心想取胜,注意力不集中;(2)没有抓住比赛的关键问题即调理马。启示略。 |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山水画卷》,完成问题。 |
山水画卷 |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2.解释加粗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
诗二首 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唐.王睿) 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郭沫若) |
刘一儒传 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亲①也。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郎。居正当国②,尝贻书规之。居正殁,亲党皆坐斥③,一儒独以高洁名。寻拜南京工部尚书。甫半岁,移疾④归。初,居正女归一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qiè),一儒悉扃⑤之别室。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南京御史李一阳请还一儒于朝,以厉恬让⑥。帝可其奏。一儒竟不赴召,卒于家。天启中,追谥庄介。(《明史.列传第一百.八》) ①姻亲:因婚姻关系而构成的亲戚。②居正当国:张居正(明代宰相)主持国政。③坐斥:获罪遭贬斥。④移疾:上书称病辞官。⑤扃(jiōng):关闭。⑥恬让:淡泊谦让。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此类似,唐代诗人杜牧也曾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请写出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刘一儒传》,写出文中与加粗的“皆”意思相近的一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二首》中划横线的诗句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阅读《刘一儒传》,请你也试写一两句诗,对刘一儒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回答问题。 |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文者气( )之所形也 ②称( )其气之小大 ③动乎其言而见( )乎其文 ④恣( )观终南、嵩、华之高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A.思之至深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甚矣,汝之不惠 3.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的途径来“养气”“治文”。 6.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
甲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逸 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 闻____________ (4)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 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③差(chài):同“瘥”,病愈。 1、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 2、下面每组句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 ①手自笔录 录__________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尝趋百里外 尝__________ 未尝寝 3、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