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
陋室铭 刘禹锡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名气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D、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身体劳累 2、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人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 ) (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3)时时而间进( ) (4)期年之后(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在此有贬意,是“讥讽”的意思。 B.“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 C.翻译“皆朝于齐”时,应按“皆于齐朝”的语序来翻译。 D.“皆以美于徐公”一句,在“以”的后面省去了“我”。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_______;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的巨大成效。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②云归而岩穴暝( ) ③伛偻提携( ) ④觥筹交错(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___,现在用来形容___________。 4、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