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逆:__________
谢:__________
2.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        吴广爱人
C.安陵君地于先王而守之 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        野芳而幽香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逆:违背 谢:道歉
2.C
3.(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举一反三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者 同舍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乎   然胡不
D.万钟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C.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
  【乙】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群狙皆畏苦之弗之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⑴狙:猴子。⑵部分:安排⑶赋十一以自奉:征收十分之一用来供自己享用。⑷公所树与:狙公所种的吗?树,种;与同欤。⑸假:借,依靠。⑹既:尽,完。⑺寤:同悟,觉悟。⑻柙:木笼⑼卒馁而死:终于饥饿而死。⑽郁离子,作者假托的人名。⑾道揆:道义、法度。⑿穷:尽。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楚人之___________
尉果广___________
不给,则加鞭笞___________
使老狙率以山中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B、天下秦久矣  群狙皆患
C、扶苏数谏故  楚有养狙为生者
D、杂然前阵者  惟其昏未觉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狙公卒馁而死”,作者想讽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振臂一呼,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小猴子幡然醒悟,使自己和同伴获得了自由。他们的处境,做法类似。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造饮辄尽,在必醉     与人行,相委而去
B.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   不若孀妻弱子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故人不独其亲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欣赏文中插图,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
(2)日,更定矣(   )
(3)冻风时,作则飞砂走砾(   )
(4)而此地与余近(   )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的特点。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斯人
③以其境过
④乃记之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2.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
B.是 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何世
C.去 乃记之而      游人而禽鸟乐
D.异 或二者之      为陟罚臧否,不宜
3.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