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何苦而不平 苦:劳苦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少而***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为现代汉语。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C 3.A 4.(1)我和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2)你太不聪明了(或:“你简直太愚蠢了”)!(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③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又行以逆道 道:道理 B.宜以时抑制 宜:应该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 D.终亡火患 亡:通“无”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
口技(节选) |
未几,夫粕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__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__________ (3)几欲先走 走: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_________ (3)捉虾蟆,鞭数十 鞭: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采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1)苍颜白发( ) (2)醉翁之意( ) (3)树林阴翳( ) (4)述以文者(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醇翁亭记》洋溢着________的和谐之声。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________的理想之风。 5.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已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__________ (2)已过不改则累德 累: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①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