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B.可以一战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 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 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范蠡事越王勾践 事:____________ ②还反国 反:____________ ③布衣之极也 布衣:__________ ④间行以去 去: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B 3.①侍奉,辅佐 ②同"返",返回 ③平民 ④离开 4.(1)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 (2)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殆:一定 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C.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控制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将:率领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利尽南海 ②父利其然也 B.①信义著于四海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C.①则名微而众寡 ②有仙则名 D.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曹操和孙权两强,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建议分别是什么? 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①矣!”梁以此奇②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族:灭族。②奇:以……为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故姓项氏( ) 梁与籍俱观(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秦将王翦所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下视其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①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②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③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④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1.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高处不胜寒( ) (4)千里共婵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都是朗月之夜,请找出两篇(首)文、词中直接描写月亮的句子,并指出分别运用了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人两夜未眠,起因均是遭贬谪。一次漫步叹月叹两人,“闲人”隐含作者的情感(心情);一次饮酒悟月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揭示了__________的道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