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_____________
(2)败绩:_____________
(3)不私:_____________
(4)恂恂: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溃败,失败,败逃(3)不占为己有(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2.(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意对即可)
3.A
4.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意对即可)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财有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都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新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去:____________
②景:____________
③偕:____________
④求: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这句话展现的优美景色(6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忧”的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云兴霞蔚____________
(2)自梢至根____________
(3)尤丹青____________
(4)故俗恺之有三绝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有(《陋室铭》)
C.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___________________”;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王之甚矣(   )
②时时而进(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①错:镶嵌。②纶:钓鱼绳。③是:正确。
1.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
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邹忌八尺有余(  )
(2)视之(  )
(3)宫妇左右莫不王(  )
(4)时时而进(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用“__________”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围确实有许多积弊。
4.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王纳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