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 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3.翻译句子。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 4.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 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臣之妻私臣(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5)皆以美于徐公( )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弗之怠( ) (2)走送之( ) (3)未尝稍降辞色( ) (4)俟其欣悦( )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哪两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
[ ] |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选段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1)山岳潜形( ) (2)薄暮冥冥( ) (3)把酒临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___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_;“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或王命急宣(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④每至晴初霜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