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②由,诲女知之乎! (  )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按照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①举一反三是智慧的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与思考应有机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用结合,乐趣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的成语(至少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提示摘录出语段中的名言警句。
 ①谈求知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习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谈修身做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说”通“悦”,愉快。
  ②“女”通“汝”,你。
  ③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
2、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学而习之,不亦乐乎。
3、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
4、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举一反三
医能治驼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词的意义。
(1)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___________
(2)一人焉,而使治驼。 信:___________
(3)乃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归纳文中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捉虾蟆,鞭数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没有鞭死虾蟆,只是“驱之别院”,这又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①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曾子***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市 之:往
B、顾,为女***彘 反:同“返”
C、妻市反 适:往
D、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汝(地名,汝水之畔)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ò)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zhé)欣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无可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而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女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huì)曰:“天下姓字夥(huǒ)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累世:连续几代。 辄:就。具币:准备钱币。 拟:打算。治状:写请柬,写文书。 趣:同“促”,催促。搦管:拿着毛笔。 恚:恼怒。夥:同“伙”,多,很多。
1、试翻译下列句子。
 ①聘楚士训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谢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累世不识之乎”,“搦管临朱”是什么意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装酒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酒且饮之 引:_________________
②夺卮曰 其:_________________
饮其酒 遂:_________________
④终其酒 亡: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