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 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颜回的学习方法上,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和颜回一个居“陋室”,一个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用原文)?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博学的人。
  ②无法忍受。
2、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3、课上应该集中精力,认真倾听、思考、记忆;课下应该自我反思、及时巩固、适当发挥,这样才会有较大的收获。(意对即可)
4、刘禹锡:何陋之有;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举一反三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下面问题。
  自三峡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按情感的变化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的,请说说课文先后描述怎样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吾从北方闻子
B、将攻宋——臣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子墨子闻——愿借子杀
D、子墨子起,拜——寓逆旅,主人日
2、将下面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既已言之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任意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
A.国亡——持之以
B.行乱其所为——春风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家户晓
D.傅说于版筑之间——世瞩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而”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而“用法一样,都是表示“并列”。
C.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齐之辞者_____________
  何___________
  吏二缚一人王_____________
  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
2、与“齐之习辞者也”中“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楚王闻之
B、吾欲辱之
C、婴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人固善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国君臣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展示了晏子个性化的语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