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亭亭净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有闻_____________
 ③而之不可_____________
 ④莫能也_______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
B.纯情韵胜      皆美于徐公
C.花富贵者也     辍耕垄上
D.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子好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___________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 。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答案

1.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B
3.A
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5.B
6.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7.洁身自好 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问题。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鲜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pān )
B、出泥而不染(xū)
C、清涟而不妖 (zhū)
D、可远观而不可玩焉(xiè)
2、解释下面词在句中的含义。
 (1)香远益清 益:___________
 (2)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
 (4)宜乎众矣 宜: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的字。
 ①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
 ③不蔓不枝 枝:____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可爱者甚_________
 (2)亭亭净___________
 (3)出淤泥不染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韩愈《进学解》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①嬉:游戏,马虎。②圣贤:圣君贤臣。③治具毕张:治国策略都具备了。④登崇畯(jùn)良:重用贤能。⑤占小善者率以录:有小特长的人都被录用。⑥庸:用。⑦爬罗剔抉(jué):认真鉴别筛选。⑧刮垢磨光:细心培养锻炼。⑨不扬:不被重视宣扬。⑩有司:主管部门。
(1)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学业遭遇挫折时,总有同学把责任推给客观因素,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和《进学解》两个片段,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平?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乎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囚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划线的词的情味。
A、公亦以此自矜。(  )
B.睨之,久而不去。(  )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D.康肃而遣之。(  )
2.记叙文有六个要素,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本文省略了“时间”,试填下表把其他五个要素填在横线上。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为什么久而不去?对其箭术持何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找出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遗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