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2、翻译下面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3、阅读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
答案
1、(1)觉得奇怪 (2)类 (3)拉,带领 (4)接近 2、(1)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 (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 (意思对即可) 3、(1)行踪 空间 人物对话 (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
举一反三
《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 2、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扣住文中描写水、鱼、溪流的句子去填。)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童 趣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徐喷以烟( ) 2、文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请你摘录一个并说说它的意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景物,在儿童眼里可能会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事例。不少于40字。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天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1)项为之强( ) (2)徐喷以烟( ) (3)方出神( ) 2、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中。 3、在文中空白处填出原文。 4、《童趣》一文的作者 ,选自《 》,用4个字概括第三段文字: 。 5、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 |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心之所向”一句正确的意思是 |
[ ] |
A、心里向着夏蚊 B、(我)也想像夏蚊一样飞舞 C、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D、我的心也变成了夏蚊 2、下列句子中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
A、果如鹤唳云端 B、又留蚊于素帐中 C、为之怡然称快 D、项为之强 3、把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译出来。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本节文字主要记叙了 一事,充分表现儿童的 。 5、学习了《童趣》这篇课文,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
《论语》十则 |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为政》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⑤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⑩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诵读选文,根据自己对选文的理解,摘抄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艰苦的条件下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在《论语》十则中,表示这一意思的话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②可以为师矣( )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④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⑥则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今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的你对你第⑨则的意思的推断、理解,请你谈谈第⑨则和第③则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⑦则言明了学习的三个境界,请你推断下,说说孔子所说的是哪三个境界? 知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文中选取一个成语、或一句格言、警句作为你学习或修身的座右铭,先摘抄下来,再说说你选它的理由。 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