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论语》十则 |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为政》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⑤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⑩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诵读选文,根据自己对选文的理解,摘抄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艰苦的条件下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在《论语》十则中,表示这一意思的话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②可以为师矣( )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④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⑥则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今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的你对你第⑨则的意思的推断、理解,请你谈谈第⑨则和第③则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⑦则言明了学习的三个境界,请你推断下,说说孔子所说的是哪三个境界? 知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文中选取一个成语、或一句格言、警句作为你学习或修身的座右铭,先摘抄下来,再说说你选它的理由。 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学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①“悦”愉快; ②可以凭借; ③真诚、诚实; ④睡觉; 3、①几个人在一起走,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②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①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戒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只有用谦虚的学习态度,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才会有成就。 ②第⑨则应正了第③则的内容:思而不学则殆。 ③ 好学;乐学。 ④“略” |
举一反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下列句中“而”的用法、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 |
A.学而时习之 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任重而道远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传不习乎( )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④其恕乎( ) 3.用现代文翻译下面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哪一则是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请结合实际谈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传不习乎 2.下面画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有朋自远方来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不亦乐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4.请你写出选段第③句和第⑦句中所含的成语。(至少两个) 5.来到重庆二外求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开始,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 |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画线字: ①不亦说乎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老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 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试谈谈你的看法。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根据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 弘毅: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选出都是表示学习态度的一组 |
[ ] |
A、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B、学思结合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 C、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D、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三人行必有我师 6、《论语<十则>》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伤仲永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或以钱币乞之( ) (4)不能称前时之闻( ) 2.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 |
A.稍稍宾客其父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泯然众人矣 D.从先人还家 3.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众人”的原因是 (用原文填写) 4.翻译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