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杨子之邻人亡羊 亡: 逃跑 B.既率其党 率:率领 C.何追者之众 何:为什么 D.既反 既:已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 3.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
答案
1.A 2.岔道(或十字路口)之中又有岔道(或十字路口),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或: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返回了 3.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意思相近即可) |
举一反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 。 1.在文中横线处用原文填空。 然后知 , 。 2.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1)衡 (2)作 (3)喻 3.翻译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第一段所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
记承天寺夜游 |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白水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②,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③,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④中流,掬弄珠壁⑤。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少北:稍向北。③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④击汰( dāi):击水。汰,水波。⑤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⑥馀甘:即橄榄。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的含义。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 (3)浴于汤池 (4)顾影颓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 (2)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译文: 3.甲文中描写月色皎洁的句子是 。 乙文中描写溪水清澈湍急的句子是 。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的情况下寄情于景的作品。请你说说作者在两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点?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 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予观夫巴陵胜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事莫贵于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曹刿论战》) 【乙】(晋)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⑤ ,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③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3.按要求填空: ①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②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 ”这一句。 4.甲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谈谈对这种做法的理解。 |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②,相二君矣,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③以子为爱④,且不华国⑤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①相:辅佐。②上卿:古代最高的官衔。③其:表推测,“也许,大概”的意思。④爱:吝啬。⑤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 父 兄 之 食 粗 而 衣 恶 者 犹 多 矣 2.解释句中画线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临”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 把酒临风 临: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项句子中画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
A、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 B、①则有心旷神怡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C、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无衣帛之妾 D、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6.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