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按论证的顺序,将文段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开头至 ):层意: 第二层(“ ”至“ ” ):层意: 第三层(“ ”至“ ” ):层意: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③池非不深也 ( ) ④兵革非不坚利也 ( ) ⑤委而去之 ( ) ⑥亲戚畔之 ( )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 4、本文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所谓“人和”就是文中所说的 和 ,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 ”的政治思想。 5、本文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观点? 答: 。 6、请你结合文中的例子就文章语言特色,写一段欣赏文字。 答: 。 |
答案
1、①“天时不如……不如人和”:提出人和事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的论点 ②“三里之城……不如人和也”:用战争中的典型例子具体论证论点,说明人和的重要性;③“故曰……结束”:进一步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论断。 | 2、①包围 ②这 ③护城河 ④武器装备 ⑤离开 ⑥内外亲属 3、①所以说,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凭借山河的险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②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些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作为君主要么不打仗,要战就一定胜利。 4、多助,天下顺之;民贵君轻 5、设喻论证。 6、本文语言整体流畅,有说服力;不如在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渲染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话锋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强有力的结论。 |
举一反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③一厝朔东( ) ④无陇断焉( ) 2、按照要求写出句子。 ①倒装句: ②宾语前置句: ③被动句: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 4、愚公和智叟两个人对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两个人物? 答: 。 5、结合人物性格,说说作者在人物命名上的艺术效果。 答: 。 6、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表现愚公有什么作用? 答: 。 7、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 答: 。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 ,作者 (姓名),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家, 家。他与 合称为 思想代表。 2、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万钟则不辩礼义 ( ) (3)与我何加焉 ( ) (4)得我与? ( ) 3、依文中内容用“义”与“利”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义 ,利 。 4、《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舍生取义的人物,其中“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又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哪个人物?该人物冒***头危险义释了谁? 答: 。 5、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答: 。 6、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其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 。 7、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 8、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 。 9、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 10、文章阐述“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用“/” 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陈 王 出 遮 道 而 呼 涉 陈 王 闻 之 乃 召 见 载 与 俱 归。 2.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故天下传之 言陈王故情其 B.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 辍耕之垄上 C.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此教我先威众耳 D.已为王 王陈 3.翻译句子。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4.“燕雀”和“鸿鹄”各比喻什么?“燕雀”在文中指的是谁? 5.[甲][乙]两段分别表现了陈涉的什么品质?两段文字均选自于《史记·陈涉世家》,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1)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愁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语句。(直接填在文中横线上)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以塞忠谏之路也 (2)性行淑均 (3)试用于昔日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5)臣本布衣 (6)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列各项与例句划线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
例句:恢弘志士之气 A.此皆良实 B.有所广益 C.愿陛下亲之、信之 D.欲穷其林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以”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 |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4)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5)吴广以为然 (6)扶苏以数谏故 A.(1)(2) / (3)(6) / (4)(5) B.(1)(5) / (2)(3)(6) / (4) C.(1) / (2)(3) / (4)(5) / (6) D.(1)(3) / (2)(6) / (4)(5) 5.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蜀汉当时的形势。 (1)不利条件: (2)有利条件: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诸葛亮向后主列禅提出的三点建议是:(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 (1) (2) (3) |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④公输盘不说。 ⑤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⑥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 ⑦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⑧公输盘服。 ⑨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⑩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解释划线的字词。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 (2)子墨子起,再拜 ( ) (3)吾义固不***人 ( ) (4)夫子何命焉为 ( ) (5)不可谓知类 ( ) (6)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 ) 2.第①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 3.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请献十金。 5.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