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 |
《论语》十则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人不知而不愠( ) 与朋友交而不信( ) 不贤而内自省(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3、解释下列两个成语的意思: (1)温故知新: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说说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看法。 答: |
答案
1、愠(生气、发怒) 信(真诚、诚实)省(反省、反思) 弘毅(刚强、勇毅) 2、D 3、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的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义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现在一般说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或者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让别人也去做或者接受。 4、(1)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 (2)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5、这句话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与“思”要结合,学习的时候要思考;思考的时候不忘学习。 |
举一反三
口 技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②满坐寂然 坐: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走: 2、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 3、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范元琰为人善良 |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注释:①菘:白菜。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及长好学 ②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③尝出行 ④自是盗者大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
口技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文中的字。 宴 障 团坐 少顷 2、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
A、会宾客大宴 B、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中 C、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 D、满座寂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4、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可以写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5、在第二自然段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
文言文阅读 |
口技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 (2)满坐寂然(坐: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走: )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 ] |
A.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 B.其夫呓语(其:她的。) C.既而儿醒,大啼(既而:不久,紧接着。)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虽然。) 3.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译文: 4.文章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 |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匹帛: ⑵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仄: ⑶性之缓者宜衣长 缓: 2、翻译句子: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3、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4、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