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则古文,完成1—4题。肃王与沈元用(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金国),馆(住)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
题型:江西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这则古文,完成1—4题。 |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金国),馆(住)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整齐),凡(共)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边)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自夸)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缺)之,凡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阚,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的停顿处。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的词。 ①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使: ②若不经意 若: ③取纸笔追书之 书: ④元用骇服 服: 3、用原文回答:哪些句子表现了肃王的好记性? 4、“元用骇服”,最主要的是什么? |
答案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①出使;②像;③写;④佩服 3、“即取笔尽补其阙处,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 4、不自夸。 |
举一反三
阅读《伤仲永》,完成下列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在横线上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___ (4)受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借旁近与之 夸父与日逐走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C、又七年,还自扬州 屠自后断其股 D、于舅家见之 但当涉猪,见往事耳 3、翻译文中的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_ 。 |
阅读下文后,请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A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B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C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①A处应填: ②B处应填: ③C处应填: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死而后已: 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5、在文中找出由儒家最早提出接人待物态度的话是: 。 6、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体会。 |
塞翁失马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无故亡而入胡( ) (2)皆吊之 ( ) (3)何遽不为福乎( ) (4)壮者引弦而战( )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句子的意思。 (1)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 ,成语“ , ”就出自本文。 4.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请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
阅读 |
《论语》十则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人不知而不愠( ) 与朋友交而不信( ) 不贤而内自省(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3、解释下列两个成语的意思: (1)温故知新: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说说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看法。 答: |
口 技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②满坐寂然 坐: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走: 2、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 3、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