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①河东凶亦然( )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 ③兵刃既接( )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2.梁惠王“移民移粟”施政的实质是什么?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答案
1、①(饥荒) ②(更) ③(兵器) ④(凭着) 2、称霸 3、战鼓咚咚响起来,双方已经开战,(士兵)丢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跑百步停住,有的逃跑五十步停住。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解释加粗的词语。 (1)属引凄异( ) (2)清荣峻茂(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春冬之景、秋季景色讲究用词,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请找出。 (1)“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 (2)“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 |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把酒问青天: ④但愿人长久: 2、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句子填空: [乙]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甲]文中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两篇文章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腰白玉之环 ( ) (4)日再食 ( ) (5)媵人持汤沃灌 ( ) (6)假诸人而后见也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今诸生学于太学 B.益慕圣贤之道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假诸人而后见也 D.以衾拥覆 撰长书以为贽 3、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 ]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面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5、选段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试用课文中原文举三例加以说明。你觉得这里的对比还有其它作用吗? 说说你的看法。 |
阅读理解。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充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革皮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艰险。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汗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请用“/”为下列句子标明朗读停顿。(划两处)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 ( ) (2)以衾拥覆 ( ) (3)负笈从师 ( ) (4)或依林木之下 ( )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