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其妻曰:“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其妻曰:“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根据课文填空。 2.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
A: 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5.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
答案
1.(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窥镜而自视 2.A 3.D 4.因为(1)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2)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5.启示:(1)人贵有自知之明;(2)兼听则明,偏亭则暗;(3)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庞葱⑴与太子质⑵于邯郸⑶,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⑷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⑴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⑵质:做人质。⑶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⑷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A.今邯郸去大梁⑷也远于市__________________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__________________ C.愿王察之_________________ D.后太子罢质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划线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葱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2、下面句中划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 |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
阅读文言文。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黑词。 (1)持就火炀之 就:_______________ (2)瞬息可就 就: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丝竹:__________________。(2)案牍: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