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液毒性有多大?最近,海南海口市有小学规定,学生在试卷上使用修正液就会被扣分,原因是因为一段网络热传的视频——把小白鼠放到滴有修正液的瓶子当中,结果,仅仅3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修正液毒性有多大? 最近,海南海口市有小学规定,学生在试卷上使用修正液就会被扣分,原因是因为一段网络热传的视频——把小白鼠放到滴有修正液的瓶子当中,结果,仅仅3分钟,小白鼠就毙命了,场面触目惊心。 这段视频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修正液是否有这么大毒性?网络视频到底是真是假? 为了验证网络视频的真实性,都市快报“流言待证实”栏目组做了一次实测。 实验品:一款常见的普通型修正液,另一款是标着“环保、安全、无味”的环保型修正液,容量都是15毫升。 把两款修改液分别倒进玻璃杯里,然后放进小白鼠。我们发现,无论是普通型修正液,还是环保型修正液,都散发出类似油漆的刺激性气味。 为了防止小白鼠直接接触到修正液,我们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棉花。玻璃杯口并没有完全密封,这是让小白鼠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实验计时开始—— 在起初的1分钟内,小白鼠还活蹦乱跳,十分好动。当实验进行到2分钟的时候,情况出现了异常,小白鼠不愿动了;紧接着,它们先后出现了抽搐。又过了一会儿,环保型修正液和普通型修正液杯子里的小白鼠,先后毙命,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4分钟。 图一 图二 图三 修正液的外包装上,成分栏中大多注明有三种物质:甲基环乙烷、钛白粉和合成树脂。 浙工大化材学院王力耕副教授说,钛白粉是世界上最白的一种物质,覆盖能力很强,1克可以覆盖约450平方厘米,修正液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可是,钛白粉溶解性很差,所以需要加入其他溶剂,让钛白粉分散得更均匀。 “要想达到很好效果的覆盖,甲基环乙烷这样一种溶剂,不足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以说要加一些其他辅助溶剂,有一些是可能有毒的,比如氯代烃类或者苯类。” 王力耕副教授做了一个小测试——在修正液中加乙酸乙酯,修正液在外观上变化并不明显。 “没有分层现象,证明这里的主要溶剂或者助剂,一般是所谓的有机物,诸如合成树脂、甲基环乙烷,包括卤代烃和苯,一般是可能存在的。”王力耕副教授说。 这些成分中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二甲苯,长期的接触可以对肝脏、肾脏等等造成慢性危害,甚至于有少数孩子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症状。其次是各种各样的卤化烃,包括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等,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长期的危害。干得快是修正液的一个优点,因为它里面含有挥发性很强的有机烃类物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对孩子的五官会造成更加明显的损害,加强了它的毒性渗透。 为了你的健康,请慎用修正液!(选自《都市快报》2014.1.11 记者 徐王俊,有删改) 小题1:在文中两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小标题。(不能超过15个字)(2分) 小题2:开头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小题3:文中插入三幅实验照片起到什么效果?(3分) 小题4: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请你结合本文简析,并另举一例加以阐述,以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4分) |
答案
小题1:示例:修正液4分钟熏死小白鼠 修正液有哪些有毒物质? 小题2: 开头由一段备受关注的视频引出问题:修正液是否有这么大毒性?网络视频到底是真是假?,引出实验对象(本文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触发大家思考。 小题3:让读者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实验的过程,也更体现实验的真实性。 小题4:答案略。要求各从正反两方面简述。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标题要概括主要内容,即中心事件或中心话题。第一个材料是说用小白鼠做实验证明修正液的毒性,概括中心事件及其结果为标题即可。第二个材料是介绍修正液毒性物质,以此为中心内容概括为标题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说明文以事例开头,一般可从引出说明对象、丰富文章内容,激发读者兴趣等方面概括其作用。 小题3: 试题分析:从说明的方法和效果来分析,首先说明这也是一种说明方法:图示法,配合文字介绍,让读者更直观更清楚的了解所说明的事情。 小题4: 试题分析:从生活中举一例,说明人们有利用科学技术产品同时,也受到一些隐形的危害,比如手机、电脑等,说明如何科学地使用这些科技产品。 |
举一反三
(18分)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①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到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②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③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④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⑤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⑥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⑦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⑧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塞”。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⑩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需求,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小题1:城市改变了人口的流向,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特有的魅力?(3分) 小题2:结合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请回答:什么是“城市文化”?它有哪些突出的特点?(4分) 小题3: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4: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2分) 小题5: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探究,分别提炼出两个问题或观点。(4分)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过去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淮北市曾经争做“皖北中心城市”,现任政府实事求是,决定转型,“打造精致淮北,创建文明城市”。 ②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③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淮北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也注重打“文化”品牌,相山、园林、公路、厂矿、商场、民居等处处融合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和自然遗产同城市发展紧密相连。 ④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获得的。 |
黑匣子(10分)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黑匣子”的记录内容有限,只可保留飞机失事后最近50分钟的声音信号。 B “黑匣子”是一个安装在飞机上用以记录飞机起飞后各种声音和数据,以便为失事后飞机提供事故原因分析资料的金属盒子。 C 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人们寻找,便改成荧光橘红色。 D “黑匣子”用途广泛,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还可以在高速火车上和汽车上使用。 小题2:飞机失事后,“黑匣子”不易被破坏的原因,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并耐高温。 B 记录的信号和数据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并能连续发射超强波信号。 C 能在较长时间内不渗水,并能承受较强的静压力。 D “黑匣子”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 小题3:文中第⑤段写道“‘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唯一”一词的表达作用。(4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2分) ①人们对石油的利用,是根据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成分和其他特点来决定的。 ②石油是液体,比重小于水,比其他燃料容易开采,并且占有的容积小,容易运输。同时,和一般燃料比较,它的可燃性好,发热量高,比如燃烧1千克石油可以产生4万焦耳的热量,而燃烧1千克煤只有2万-3万焦耳的热量,煅烧1千克木柴只有0.8万-1万焦耳的热量,这样,石油的燃烧的热量比最好的煤要高一倍左右。石油还有易燃烧、燃烧充分各燃烧后不留灰烬的特点,正符合内燃机的要求。所以,不论在陆地、海上或空中交通运输,石油都是重要的动力燃料。在军事上,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许多新型武器,如超音速飞机、有些远程导弹各火箭,也都是用石油提炼出的产品作燃料的。石油在工业燃料和现代农业机械燃料中所占的比重,也正在不断上升。 ③另外,石油具有粘性,可以炼制出优质的润滑材料。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润滑剂来减少摩擦和磨损,机器就无法运转。特别是在尖端科学技术,如原子弹、宇宙航行等方面,更需要具有耐高温或低温、防水、抗辐射、抗腐蚀、抗氧化、耐真空、高真空等特殊性能的润滑材料,这也都离不开石油。 ④谈到石油的化学成分,它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它所含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其中碳占83%-87%,氢占11%-14%,其他元素如氧、氮、硫,总共不过1%。石油中各种物质的分子大小和结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碳氢化合物。这些碳氢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 ⑤人们就利用石油是有机化合物的这个特点,来炼制各种石油化学产品,在人们的吃、穿、用等生活各方面加以利用。根据目前所知道的,用石油做原料或部分原料制成的产品,如人造橡胶、塑料、染料、香料、炸药、医药用品、糖精、肥皂、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等等,已经有5000种以上。 ⑥石油全身都是宝,说是提炼剩下的残渣――沥青(柏油),也可以用来铺柏油马路。 ⑦石油在农业上除了做农业机械的燃料之外,还可以制成合成农药、合成肥料、土壤覆盖剂、喷洒剂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刺激剂等。这对促进农业增产有着重要作用。 小题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采用了 顺序来说明。(2分) 小题2:文中写人们利用石油做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1)做燃料;(2) ;(3) ;(4) ;(5) 小题3:第②段划线句子除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4:第⑤段中结尾一句加点词语“以上”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2分) ①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已经在美国诞生。科学家将它命名为“辛西娅”(“人造儿”)。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表明,新的生命体可在实验室里“被创造”,而不是通过“进化”来完成。 ②这项研究由美国基因遗传学顶尖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主持,历时十多年,耗资超过4000万美元。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先用4种化学物质制造出一种支原体基因,再把山羊支原体内部挖空并剔除其中的遗传物质,然后向里注入合成的人工基因组,最后新的支原体细胞开始自我繁殖,成为人造生命。“辛西娅”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③人造生命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论。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对此,克雷格·文特尔表示:“当这些生命被创造出来时,它们将非常脆弱。让它们在实验室里存活一个小时将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如果说它们会走出实验室,甚至主宰我们,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④其实,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制造出的一些生命物质,只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们还远不是生命。那么,怎样才算是生命?科学家认为生命至少要具备3个特征:第一,生命必须有一个像容器一样的载体,如细胞的细胞膜、人的身体等;第二,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环境做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第三,生命具有可以被储存和复制的化学指令,这些指令控制着生命活动,并且能复制遗传。 ⑤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宣称他们已经做好创造人造生命的一切准备工作。此项实验一旦取得成功,它将开辟人类生命工程的新纪元。 (本文有删改) 小题1:“辛西娅”是通过哪几个步骤被创造出来的,请简述。(3分) 小题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 小题3:请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至少”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 小题4:近年来,随着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飞速发展,“人造生命”也引发的有关伦理道德和人类存在的危机争论。你支持“人造生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
阅读《未来的第五大洋》,完成后面小题。(6分) 未来的第五大洋 ——东非大裂谷 2006年11 月2日,来自英、美、埃塞俄比亚的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观测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非洲大陆将被一分为二,中间将会出现新的大洋,即是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之后的第五大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原来,这里就是纵贯非洲东部、被称为“地球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 从卫星上看,东非大裂谷像一个巨大的“之”字形,从北向南延伸,总长度达到6500公里,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六分之一。中途分岔为东西两支,后又汇合。分叉的中间包围着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大裂谷的东支是主裂谷,北起西亚的约旦谷地,然后经过红海进入非洲北部,由埃塞俄比亚向南一直延伸到肯尼亚、坦桑尼亚,其大部分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最后到达赞比亚河河口入印度洋。西支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穿行,规模较小,长约1700多公里。 实际上,东非大裂谷并不只是局限于东非范围之内,而是地跨中东与东非,所以人们将其称“非洲-阿拉伯大裂谷系统”。 虽然东非大裂谷十分狭长,但它的总面积也大得惊人,总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整个非洲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海拔很高,在2 000多米以上,主要为东非高原,但是裂谷底部却是平坦的平原,两侧的陡崖峭壁高达几百米至2000米,犹如刀削斧劈一般。如果亲身走进这里,你会很难发现这是一条裂谷带,因为通常来说,峡谷的断面应该都是“V”字形,而东非大裂谷的底部几乎是“U”字形的,也就是说,裂谷的规模较大,底部很宽,两侧是陡崖峭壁,平均宽度为48~65公里,最宽处达200 公里以上,只有从高空才能发现它的整体轮廓。 很多人或许以为,既然是裂谷,应该就是幽暗、深邃、环境恶劣的,其实恰恰相反,在东非大裂谷算得上是非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有山有水,还有众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 这里湖泊众多,约30多个,仿佛一串宝石项链,从北往南连续分布。其中,著名的坦噶尼喀湖,由于它南北长度超过670千米,而东西宽度只有40—80千米,长宽相差悬殊,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除此之外,它还是仅次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这里的平均水深1130米,最深处1470米。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湖泊”—— “熔岩湖”,其实它只不过是火山口而已,由于东非大裂谷所处地带地壳运动强烈,火山众多,频繁的、连续的火山喷发常常使得溢出的熔岩在火山口洼地内保持液态,就像一个沸腾的“湖泊”一样,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尼拉贡戈火山,自从1884年以来,它已经至少喷发过20次,所以,尼拉贡戈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危险的火山之一。 但是,并非所有的火山都是危险的。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它原本也是一座火山,山顶山还保留有一个直径约为2公里的火山口,只是历史上没有乞力马扎罗山火山爆发的记录,据当地居民的传说,最近一次爆发大约在距今150至200年以前。如今,这座山峰形成了一座奇特的风景,因为它位于赤道附近,日照充足,但由于它的海拔在5800多米,使得它“一山有四季”,山顶都被冰雪终年覆盖,如果你是一位登山爱好者,登山的一路上便可以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气候条件,实在是令人惊奇。 东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一般而言,大峡谷都是河流冲刷而成的,可是东非大裂谷这么宽根本不会是河流作用的结果,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大陆扩张的结果。大约在100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但抬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地壳中的脆弱部分会发生扩张,从而断陷而成为裂谷带。这一作用至今仍在不断进行着。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结果,东非大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为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东非大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而且,肯尼亚的测量机构在东非大裂谷地区进行测量后推断:东非大裂谷的谷底一直在以每年1~2mm的速度下沉。因此,未来的第五大洋将逐渐形成。(文/马志飞,2014年5月16日 科学网) 小题1: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2分) 小题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被称为“地球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分为东西两支,地跨中东与东非。 | B.东非大裂谷的裂谷规模较大,底部几乎呈“U”字形,而且很平坦。 | C.乞力马扎罗山经过火山爆发以后“一山有四季”,成为东非大裂谷的一道亮丽风景。 | D.大陆不断扩张,谷底不断下沉,一旦使非洲大陆一分为二,东非大裂谷就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洋了。 | 小题3:根据本文内容,谈谈未来的第五大洋将怎样形成。(2)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