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巨大西貒毕役①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东南地区的一处盆地发现了一个体型很大的西貒新科,并将其命名为巨大西貒。②西貒属于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巨大西貒毕役①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东南地区的一处盆地发现了一个体型很大的西貒新科,并将其命名为巨大西貒。②西貒属于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巨大西貒
毕役
①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东南地区的一处盆地发现了一个体型很大的西貒新科,并将其命名为巨大西貒。
②西貒属于中小型偶蹄目动物,生活在美洲大陆。粗看上去,西貒的外形和习性与猪非常相似,但也有许多地方与猪不同,因此,西貒的祖先可能与猪同属一个家族,以后在长期的生物进化历史中,逐渐与猪分了家,成为偶蹄目中单独的一类。它的体型比猪略小,吻粗糙而坚韧,鬃毛通常呈褐色、灰色或黑色,后肢仅具3趾,尾巴退化。它的上犬齿形成獠牙,但却向下突出而不像野猪那样向上翘起。虽同为杂食性动物,但西貒比猪更适应植物性食物,胃的构造比猪更复杂,适合消化粗糙的食物,肾则可以分解植物中所含有的酸。
③面对敌害时,西貒经常利用“团结对敌”、“以臭驱敌”两套特殊的本领来转危为安。它们的背腺会分泌出一种具有恶臭味的液体,把丛林中潮湿的空气弄得臭气冲天,使敌害被迫躲开;有时,它们还会纠集数十、数百只同类,用粗大的獠牙向凶猛的美洲虎、美洲狮等展开集体攻击,令这些威风凛凛的猛兽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④西貒类原有3个物种。其中领西貒又称颈锁貒、麝貒,体型较小,颈部有白环。它是最常见的一种西貒,分布于从美国西南部到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区。白唇西貒分布于从墨西哥南部到阿根廷北部一带, 体型较大,呈大群活动,战斗力强。草原西貒栖息在巴拉圭、玻利维亚及阿根廷北部一带,它的尾较长,脚细小,可以在多刺植物间行走。它鼻子的结构也适合在炎热、干旱及多尘的环境中生活。由于最早发现的是它的化石,因此人们当时以为这种动物早已灭绝。直到1975年才发现了仍然存活的草原西貒种群,现存只有大约3000只。
⑤巨大西貒被发现后,通过基因分析证实它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新物种。通过测量巨大西貒的身体和骨架,发现它比其他几种西貒的体型都要大,体长可达1.2米,而且具有更长的腿。它身体外表皮毛上的花纹也比较独特。DNA分析结果显示,巨大西貒同领西貒的亲缘关系最近,但两者又有所不同。它们彼此分道扬镳的时间大致是在亚马逊河最重要的支流马德拉河从一条小河变成一条大河的时候。
⑥事实上,当地丛林中的居民——图皮印第安人对巨大西貒是很熟悉的,他们称其为“成双入对的大野猪”。而巨大西貒在科学上的发现则比较偶然。当时,这位荷兰科学家正在野外行走,忽然觉得身后有动物在活动,于是回过头来寻找,结果发现了3只巨大西貒。很快,它们便像幽灵一样消失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个新物种的行为方式也不同于其他西貒,它们的群体较小,通常只是成双入对或以拥有1一2个幼仔的小家庭出现。再者,它们主要以果实为食,很少有掘地挖根的行为。此外,巨大西貒也没有产生气味的臭腺。科学家解释说,这可能是另一种适应来自大型猫科动物捕食压力的进化方式。
⑦巨大西貒的生活区局限在干燥的森林地带,栖息地范围较小,野外数量十分稀少。因此科学家认为,巨大西貒的数量会很少,对它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他们还建议马上将这个新发现的动物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中。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12A)
小题1:用简洁的话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内容。(2分)
小题2:西貒有哪些天敌?它们是如何对付这些天敌的?(3分)
小题3:领西貒、白唇西貒和草原西貒各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4:巨大西貒与其它西貒有什么区别?(2分)
小题5: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1) 虽同为杂食性动物,但野猪比西貒更适应植物性食物,胃的构造比西貒更复杂,适合消化粗糙的食物,肾则可以分解植物中所含有的酸。                       (    )
(2) 面对敌害时,巨大西貒经常利用“团结对敌”、“以臭驱敌”两套特殊的本领来转危为安。                                                                (    )
(3)科学家们建议把巨大西貒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中,是因为巨大西貒的生活区局限在干燥的森林地带,栖息地范围较小,野外数量十分稀少。                                                                  (    )
答案

小题1: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概括介绍西貒的外形和习性。
小题1:西貒的天敌有美洲虎、美洲狮等,遇到这些天敌时,西貒的背腺会分泌出一种具有恶臭味的液体,把丛林中潮湿的空气弄得臭气冲天,使敌害被迫躲开;有时,它们还会纠集数十、数百只同类,用粗大的獠牙向凶猛的美洲虎、美洲狮等展开集体攻击,令这些威风凛凛的猛兽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小题1:领西貒体型较小,颈部有白环;白唇西貒体型较大,呈大群活动,战斗力强;草原西貒,尾较长,脚细小,可以在多刺植物间行走,它鼻子的结构也适合在炎热、干旱及多尘的环境中生活。
小题1:巨大西貒比其它西貒体型都要大,体长可达1.2米,而且具有更长的腿,它身体外表皮毛上的花纹也比较独特。巨大西貒主要以果实为食,很少有掘地挖根的行为。巨大西貒也没有产生气味的臭腺。
小题1:(1) ×。(2) ×。(3) √。
解析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即说明内容的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段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表述合理正确即可。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这里能从选文第3段筛选信息,说明西貒怎样去对付天敌的。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即可。依次说明:领西貒体型较小,颈部有白环;白唇西貒体型较大,呈大群活动,战斗力强;草原西貒,尾较长,脚细小,可以在多刺植物间行走,它鼻子的结构也适合在炎热、干旱及多尘的环境中生活。
小题1:这里是“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变式考查,学生能根据文本内容,将巨大西貒与其它西貒进行比较,内容表述正确即可。
小题1:(1)应是西貒比猪更适应植物性食物,胃的构造比猪更复杂,适合消化粗糙的食物,肾则可以分解植物中所含有的酸。 (2)应是面对敌害时,西貒经常利用“团结对敌”、“以臭驱敌”两套特殊的本领来转危为安。这里并不是仅指“巨大西貒”。
举一反三
阅读《海光》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海上过夜的人们,常有机会欣赏绚丽的海光。海光,是海洋生物发出光亮的自然现象。有趣的是,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从细菌到鱼类,从小虾到乌贼,都有这种发光的代表。
②细菌小得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面貌,可是它却出人意外地利用呼吸氧气的机会,借助这一生理反应,放散出蓝绿色的光彩。科学家把发光细菌收集在一个瓶子里,挂到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的光学大厅里,把整个大厅照得通亮!这一奇特的“细菌灯”使参加博览会的人们目瞪口呆。
③比较高级的发光生物,采用细胞外发光。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发光时,将这些东西排泄到海水里,把海水“染成”浅蓝色的“发光水”。小虾中的磷虾,身上有十来个发光器,可以受它自己的指挥,随意发光,可向不同的方向照射。试想,一尾磷虾点十盏灯,几百几千尾磷虾的灯火齐明,那不正如银河里的繁星在闪耀着异彩吗!
④海洋生物发光,有的是它们呼吸时产生能量释放的现象,如细菌;有的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如小磷虾、糠虾等,个子小,体力弱,没抵敌武器,只好突然发光把敌人照得“眼花缭乱”,自己抓住良机逃之夭夭。
⑤有的生物发光,是为了给自己照明,寻找食物,同时也引诱喜欢光亮的生物游拢过来,捕而食之。比如,生活在海底的安康鱼,头大似钟,口大如斗。头顶上有一根由背鳍的鳍条演化而成的“钓竿”,伸到头部前面来。“钓竿”末端是发光器,能发出诱惑力很强的光芒。附近的鱼儿经不起这种引诱,满以为是“一盘美餐”,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来,只见安康将“钓竿”往嘴边一抽,倒霉的鱼儿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吸进去。
⑥还有一些生物把发光作为引诱异性的信号。如发光多毛类动物中的裂虫等,在性成熟时,每逢风和气暖,月儿当空,雌的先破门而出,从海底缓缓升上水面,一路施放火球。雄的早就睁大眼睛窥视着上面水层,一见火球升起,知道是伴侣在召唤,便争先恐后冲上去,举行“灯光婚礼”。
⑦海洋生物发出的光,热量消耗少,发光效率高。日光灯、霓虹灯、高压水银灯、电视机的荧光屏、手表上的荧光字码盘等等,都是受到海洋生物发光的启示研制出来的。
小题1:选文②③两段介绍海洋生物发光的哪两种方式? (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简要概括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人们从海洋生物发光获得启示。其实大自然给人们的启示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开辟治癌新途径
现在世界癌症病例每年新增数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其中60%的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疗。但现用于放射治疗的X射线等常规射线在人体中的剂量损失呈衰减趋势,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而且在***死癌细胞的同时会使周围健康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许多患者出现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展了重离子治癌临床实验,开辟了癌症治疗的新途径。所谓重离子,是指重于2号元素氦并被电离的粒子。与常规放疗射线相比,重离子以其在物质中的剂量损失集中于射程末端的物理学特性和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用于治癌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病灶周围健康组织损伤最小,对癌细胞***伤效果最佳,在线精确监控照射位置和剂量,疗程短、无痛苦,几乎没有副作用。因此,重离子被国际上公认为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放疗用射线,特别适宜于外科手术、化疗、常规放疗无效或易复发的难治病例。2006年11月至2009年7月期间,研究所有8批88例浅层肿瘤患者,用中能碳离子束治疗并取得成功。一个疗程结束,肿瘤普遍缩小40%—60%;结束2—3个月时,大部分肿瘤完全消失,大多数肿瘤的控制率都在90%以上,疗效十分显著,整个治疗过程没有采用任何辅助药物,至今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以此已治疗各种癌症6000多例。
另据日前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公布,他们借助纳米技术,开发出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纳米蜜蜂”。“小蜜蜂”能钻进癌细胞,释放出***癌良药,将癌细胞一个个消灭掉。而小蜜蜂比人的发丝还要小几千倍。“小蜜蜂”背上有一个特殊的包裹,包裹里装的是令常人闻之色变的蜂毒肽。研究人员称,蜂毒肽是非常好的***癌良药。“小蜜蜂”内部还有专门的定位物质,能够指引它一路前行,直达患处。在实验中,“纳米蜜蜂”已经令患有乳腺癌的小白鼠体内的癌细胞减少了45%,而患有皮肤癌的小白鼠体内的癌细胞则锐减了75%之多。让人惊喜的是,这种治癌方法无任何副作用而且便宜。目前,实验鼠并没有出现掉毛或者恶心的症状。而且蜂毒肽是一种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廉价产品。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表示,在“纳米蜜蜂”的帮助下,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先进的技术就能够应用于人体,在没有巨大痛苦的情况下使全世界的癌症患者重新找回健康快乐的生活。
小题1:目前正在临床实施的治癌方法有哪几种?(3分)
小题2:重离子治癌在治疗方法和疗效上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3:“纳米蜜蜂”是怎样治疗癌症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判断是否正确。请指出来,并简述理由。(4分)
①重离子射线和“纳米蜜蜂”治癌方法让人惊喜的是无任何副作用。
②用中能碳离子束进行治疗肿瘤,治疗结束2—3个月时,肿瘤的控制率都在90%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具有致使危险
①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②这个季节的温暖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导致有机物更易结合在一起,形成泡状物。在长达124英里(200公里)的海域,这种黏液物质在夏季自然形成,经常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如果气温更高,黏液物质甚至在冬季也会形成,而且会持续好几个月。
③据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海洋学系主任罗伯托·达诺瓦罗(Roberto Danovaro)表示,迄今为止,这种浅棕色“黏液”一般被视为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它形成的粘性胶状膜可堵塞渔网,粘在游泳的人的身上,发出一股怪味。
④达诺瓦罗表示,这项最新研究在地中海黏液物质里发现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有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别无选择,只能游过黏液团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最易遭受这种物质携带的病菌侵袭,甚至可能夺出大型鱼类的性命。达诺瓦罗表示,这种有毒黏液团还能困住海洋生物,封住它们的腮,使它们窒息而亡。最大的黏液团能沉入海底,它就如同一条巨大的地毯,使海底生物窒息。同时,黏液团释放病原体会对公众健康构成致使威胁。在这种黏液团里游泳的人,可能会染上皮炎等皮肤病。
⑤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雪(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
⑥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而且在这一地区很常见。海洋的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导致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
⑦最近的研究发现,黏液团不只是地中海地区的一大安全隐患,从北海到澳大利亚,这种物质可能遍及所有海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气温升高造成的。达诺瓦罗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对气候变暖采取一些措施,地球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我们继续否认科学证据,这就是我们将面临的严重后果。”除此之外,目前还不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例如,谁也不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科学家们说:“我们找到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小题1:请根据文章①至⑤段文章,简述“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的形成的过程。(3分)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
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
小题3:文章列举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4: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4分)
①黏液物体是由“海雪”组成,“海雪”是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
②为了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1: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山的堆叠讲究艺术,技术并不重要。
B.假山的堆叠是艺术的产物,但也少不了技术。
C.假山的堆叠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D.假山的堆叠既讲究技术,更讲究艺术。
小题2:“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这句话的作用是
A.说明苏州园林中的桥梁形式多样。
B.突出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趣,绝不讲究对称的特征。
C.强调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的多样化。
D.说明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小题3:文中写池沼用了七句话,层次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小题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是入画的一景”指的是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中“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D.三段文字的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冷冻疗法挽救生命
①登山或潜水运动员都深知寒冷给身体带来的危害。然而,作为一种医学治疗手段,降低体温可以减少心脏病患者在接受使用体外循环机进行的手术时造成脑部后遗症的风险。
②伴随心脏问题产生的是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大脑损伤。缺氧5分钟就会给大脑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10分钟即可造成神经死亡。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在手术中有控制地降低体温以减少脑部损伤。这种疗法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地把体温降至35摄氏度以下。因为体温每降1摄氏度,氧气的消耗量就会降低5%—8%。西班牙马德里心脏外科主任恩里克·罗德里格斯指出:“在所有使用体外循环机的外科手术中,我们都会用到适中的降低体温的做法,也就是说,降至28摄氏度至31摄氏度之间,以避免在出现危险时给大脑造成损伤。”
③此外,冷冻疗法可以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间。例如在成人主动脉切断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中,需要完全中断血液循环。为此需要把患者的身体冷冻起来,使接近冬眠状态。当体温降至16摄氏度时,安全时间为40分钟至60分钟。心脏外科助理医师卡洛斯·莫拉莱斯指出:“体温降得越低,我们进行安全手术的时间就越充裕,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④但是,控制体沮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冷冻疗法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是手术后如何使体温回升。按照一般规则,如果身体被冷冻30分钟,那么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就将增加一倍。负责将血液重新灌注到血管当中的医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使患者体温回升。如果体温在28摄氏度以下,那么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风险就会很高。恩里克·罗德里格斯说:“尽管这些威胁依然存在,但是目前医学界使用冷冻疗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可能出现的大脑水肿和血凝紊乱,因为低温破坏了血液蛋白。”重症监护室中的最大难题通常是通常是痉挛和寒热增加的氧气消耗,以及患者免疫系统的改变。因此专家建议给接受了冷冻疗法的患者实施镇静辅助治疗,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在冷冻时间长达几天的情况下。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手术中,有控制地将体温降低到适中的温度,可以减少心脏病患者的脑部损伤。
B.体温降得越低,进行安全手术的时间就越充裕,手术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C.使用冷冻疗法,术后体温恢复的时间较长,产生心室纤维颤动的风险很高。
D.目前,低温对血液蛋白的破坏是医学界使用冷冻疗法遇到的最大问题。
小题2:文章②③两段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冷冻疗法的用途的?(2分)
小题3:是否可以将第④段调整到②③两段之前?为什么?(3分)
小题4:作为一种医学治疗的冷冻疗法,读了《冷冻疗法挽救生命 》之后,你认为此疗法对降低体温有什么作用 ?冷冻疗法可以大规模普及与运用吗?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