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 9.0 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 9.0 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 9.0 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 (Sv),1 西弗 (Sv)= 1 000 毫西弗 (rnSv)=1 000 000 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 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 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 000~4 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
1.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
2.不能删去。“主要”一词表明天然放射线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线三个方面,但不排除来自于别的方面。若删去,说明天然放射钱只来自这三个方面,与事实不符。
3.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CT检查给人带来伤害,甚至可能是永久性伤害。
4.不佩带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劝诫吸烟者戒烟;不随便做CT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符合题意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 l~5题。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 年 8 月 7 日,一 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 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 1000~2000 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J,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 200 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 2 次,分别是 1973 年 7 月 12 日的 57.2 毫米暴雨和 1994 年 8 月 8 日的 63. 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 40 分钟内突降 97 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圄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 世纪 50 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 67%锐减到 20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 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 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 55 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③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_____________的特点。
5.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的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节选自《看云识天气》)
1、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用文段中的原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云的不同光彩,云可以分为哪四种?它们的色彩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天气规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分析
  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⑵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
A、断定  B、推定  C、推测  D、猜想
7、第二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 ,③处应填的颜色是________。
8、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 ,⑤处填天气状况是________。
9、“……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1、第二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2、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于是,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列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处,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请你为上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要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介绍的海洋所能提供的食物包括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请在文中找出与“翻新”一词对应的例子,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炭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约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期。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选自1999年4月19日《人民日报》,作者徐建中,有删改)
1.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两处加点的词语概括说出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